(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界:佛教术语,指欲界、色界、无色界,泛指世界。
- 勿道理:不讲道理。
- 理短:道理不足。
- 理长:道理充分。
- 浊滥人:行为不检点、品行不端的人。
- 黍黏子:黍子,一种谷物,这里比喻黏附不良事物的人。
- 无事人:指超脱世俗、心无挂碍的人。
- 独脱:独自解脱。
- 本源:事物的根本或起源,这里指回归本心。
- 三界任缘起:在三界中随缘而生,随缘而灭。
- 清净:心无杂念,纯洁无瑕。
- 无明水:佛教术语,指无明(无知)之水,比喻烦恼和无知的根源。
翻译
劝告那些在三界中游走的人们,不要不讲道理。如果道理不足,就会被别人欺负;如果道理充分,别人也无法奈何你。世间有许多行为不检点的人,就像黏附不良事物的黍子一样。你看不到那些超脱世俗、心无挂碍的人,他们独自解脱,无人能比。你应该早日回归本心,在三界中随缘而生,随缘而灭。保持内心的清净,像流水一样纯洁无瑕,不要饮用无明之水,陷入烦恼和无知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劝诫的口吻,告诫人们要讲道理、保持内心的清净。诗中通过对比“理短”与“理长”、“浊滥人”与“无事人”,强调了道理的重要性和超脱世俗的价值。同时,诗人也提出了回归本心、随缘而生的生活态度,以及保持内心清净、远离烦恼和无知的修行目标。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修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