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归新罗

· 项斯
君家沧海外,一别见何因。 风土虽知教,程途自致贫。 浸天波色晚,横笛鸟行春。 明发千樯下,应无更远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沧海:大海。因大海水深呈青苍色,故称。
  • 风土:一个地方特有的自然环境(土地、山川、气候、物产等)和风俗、习惯的总称。
  • 程途:路程,旅途。
  • 浸天:水天相连,形容水波浩渺。
  • 横笛:横吹的笛子。
  • 鸟行:鸟飞翔的轨迹。
  • 明发:黎明;平明。
  • 千樯:形容船只很多。樯,桅杆。

翻译

你家在遥远的大海之外,一别之后,我们何时才能再见? 虽然你所在的地方风土人情有所教化,但旅途的遥远却让你自陷贫困。 水天相连,波光粼粼,夜色渐深,横笛声中,鸟儿在春日里飞翔。 黎明时分,千帆竞发,应该不会再有比你更远行的人了。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诗中,“沧海”、“程途”等词语描绘了友人所在地的遥远与旅途的艰辛,而“风土虽知教”则体现了当地的文化氛围。后两句通过描绘夜晚的波光与春日的鸟飞,以及黎明时分的繁忙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远方的向往。

项斯

项斯

唐台州临海人,字子迁。工诗。其诗清妙奇绝,为张籍所知赏。敬宗宝历至文宗开成之际,声价藉甚。斯性疏旷,初筑庐于杭州径山朝阳峰前,交结净者,如此三十余年。武宗会昌三年,以诗卷谒杨敬之,敬之赠诗云:“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诗闻于长安,次年,斯擢进士第,命为润州丹徒县尉,卒于任所。有集。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