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西佛寺

忆昔狂童犯顺年,玉虬闲暇出甘泉。 宗臣欲舞千钧剑,追骑犹观七宝鞭。 星背紫垣终埽地,日归黄道却当天。 至今南顿诸耆旧,犹指榛芜作弄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天西佛寺:指位于奉天(今沈阳)的西佛寺。
  •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以词藻华丽、情感细腻著称。
  • 狂童:指狂妄的年轻人,这里可能暗指叛乱者。
  • 犯顺:违背正道,指叛乱。
  • 玉虬:传说中的神龙,这里比喻皇帝的威严。
  • 闲暇:从容不迫。
  • 甘泉:指皇帝的居所,比喻皇权。
  • 宗臣:忠诚的大臣。
  • 千钧剑:极重的剑,比喻决心和力量。
  • 追骑:追赶的骑兵。
  • 七宝鞭:装饰华丽的鞭子,象征权威。
  • 星背紫垣:星辰背离紫微垣,比喻天命已去。
  • 埽地:扫地,比喻彻底清除。
  • 日归黄道:太阳回到黄道上,比喻恢复正常秩序。
  • 南顿:地名,可能指当时的某个地方。
  • 耆旧:老一辈的人。
  • 榛芜:杂草丛生,比喻荒废。
  • 作弄田:耕作的田地。

翻译

回忆起那狂妄的年轻人叛乱的年月,皇帝的威严从容不迫地从皇权中心显现。忠诚的大臣想要挥舞那重如千钧的剑,而追赶的骑兵仍在观望那象征权威的七宝鞭。星辰已背离紫微垣,预示着天命的终结,而太阳重新回到黄道上,象征着秩序的恢复。至今,南顿的老一辈人仍指着那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将其作为耕作的田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叛乱时期的混乱与秩序恢复后的平静,展现了历史的变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和比喻,如“玉虬”、“千钧剑”、“七宝鞭”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结尾处的“南顿诸耆旧,犹指榛芜作弄田”则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慨。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394篇诗文

温庭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