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萱堂

· 梁兰
树萱堂戺间,丹葩何葳蕤。 服之可忘忧,孰与忧患违。 发身事弓剑,乘障非边陲。 上堂介眉寿,綵服烂光辉。 古称弗遑将,仁者亲不遗。 兹卉有荣谢,爱日无少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萱堂:指母亲的居室,也指母亲。
  • (shì):台阶两旁所砌的斜石。
  • 葳蕤(wēi ruí):形容植物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
  • 服之:指服用萱草。
  • 忘忧:萱草有忘忧的寓意。
  • :离开,避开。
  • 发身:投身,投身于。
  • 弓剑:指武事。
  • 乘障:指守卫边疆。
  • 边陲:边疆。
  • 介眉寿:祝寿。
  • 綵服:彩色的衣服。
  • 烂光辉:光彩夺目。
  • 弗遑将:不暇顾及。
  • 仁者亲不遗:仁爱的人不会遗弃亲人。
  • 兹卉:此草,指萱草。
  • 荣谢:开花和凋谢。
  • 爱日:指对母亲的爱。
  • 少衰:稍微减少或衰退。

翻译

在母亲的堂前种植了萱草,那些红花多么茂盛。 据说服用它可以忘记忧愁,这比避开忧患更好。 投身于武事,守卫边疆并非边陲之地。 上堂为母亲祝寿,彩色的衣服光彩夺目。 古人说无暇顾及,但仁爱的人不会遗弃亲人。 这种草虽有开花和凋谢,但对母亲的爱永不衰退。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萱草的茂盛和其忘忧的寓意,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和对家庭安宁的向往。诗中“服之可忘忧”一句,巧妙地将萱草的象征意义与对母亲的思念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后文通过对比武事与家庭,强调了亲情的不可替代性,即使投身于边疆守卫,也不会忘记对母亲的孝敬和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诗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和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梁兰

明江西泰和人,字庭秀,又字不移。师陈一德。工诗,但才调不如师。间居不仕,自号畦乐。有《畦乐诗集》。 ► 2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