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稀龄得雄卷贺车宜仲内兄七十举子

· 张萱
羊鹤山人年七十,步履如飞尤健食。 两肩覆雪自丝丝,满颊渥丹何熠熠。 人言君是地行仙,泉石优游不记年。 曾从芝隐朝黄阙,曾向桃康弄紫烟。 晚岁移居珠海曲,拾得蚌胎千万斛。 一珠在掌百不忧,照乘一珠仍出腹。 蚌老珠呈莫道迟,双珠照耀老传时。 携来姹女两三辈,应有金童四五儿。 人世生儿何用蚤,我有七儿殊潦倒。 两儿已得两明珠,老年便可开怀抱。 七十生儿世所稀,儿较徐卿更绝奇。 何日挂帆会汤饼,为君再赋少陵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羊鹤山人:指车宜仲,因其七十岁得子,故称其为“羊鹤山人”,寓意长寿。
  • 覆雪:比喻白发。
  • 渥丹:指面色红润。
  • 熠熠: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 地行仙:比喻长寿的人。
  • 芝隐:指隐居山林。
  • 朝黄阙:指朝见皇帝。
  • 桃康:道教中的神仙。
  • 紫烟:指仙境中的景象。
  • 珠海曲:指居住在海边。
  • 蚌胎:指珍珠。
  • 照乘:指珍珠的光芒。
  • 双珠:比喻两个儿子。
  • 姹女:指美丽的女子。
  • 金童:指儿子。
  • 徐卿:指徐孺子,东汉时期的名士,以贤德著称。
  • 汤饼:指庆祝生日的面食。
  • 少陵诗:指杜甫的诗,杜甫号少陵野老。

翻译

羊鹤山人车宜仲七十岁,步履轻盈,食量旺盛。两鬓白发如雪,面色红润光彩照人。人们说他是地上的神仙,悠闲地生活在山泉石间,不记岁月。他曾隐居山林朝见皇帝,也曾与仙人桃康共赏紫烟。晚年移居海边,捡到了无数的珍珠。一颗珍珠在手,百忧皆消,这颗珍珠的光芒依旧从腹中发出。珍珠虽老,但呈现出的光彩不迟,双珠照耀,老来传世。带着几位美丽的女子,应该有四五个儿子。人生中生儿不必急于一时,我有七个儿子,虽然有些不如意。两个儿子已经像两颗明珠,老年时可以心满意足。七十岁得子,世间罕见,儿子比徐孺子还要奇特。何时能挂帆庆祝生日,为你再赋杜甫的诗。

赏析

这首作品以贺车宜仲七十岁得子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车宜仲的老年生活和得子的喜悦。诗中“羊鹤山人”、“地行仙”等形象,展现了车宜仲的长寿和仙风道骨。同时,通过“蚌胎”、“双珠”等意象,巧妙地将儿子比作珍贵的珍珠,表达了老年得子的珍贵和喜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