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六夜吴觉生侍御招饮赋谢

· 张萱
皓魄当空蔼碧氛,欹轮渡汉缀流云。 共怜鹊影犹三匝,谁谓蟾光减一分。 角耦呼卢频剪烛,击壶倾酿细论文。 悬知夜夜高寒处,满地□□不忍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皓魄(hào pò):明亮的月亮。
  • 蔼碧氛(ǎi bì fēn):形容月光下的氛围清新而宁静。
  • 欹轮(qī lún):倾斜的轮子,这里比喻月亮。
  • 渡汉:指月亮升过天河。
  • 流云:飘动的云。
  • 鹊影:指七夕的鹊桥,这里比喻友情。
  • 三匝(sān zā):三圈,形容亲密无间。
  • 蟾光:月光。
  • 角耦(jiǎo ǒu):古代的一种游戏,类似于现代的掷骰子。
  • 呼卢:古代的一种游戏,类似于现代的赌酒。
  • 击壶:敲击酒壶,表示饮酒。
  • 倾酿:倒酒。
  • 论文:讨论文章或学问。
  • 悬知:预知,预感。
  • 高寒:高处的寒冷,比喻高远的境界或心境。

翻译

明亮的月亮高悬天空,月光下的氛围清新宁静,月亮像倾斜的轮子一样升过天河,点缀着飘动的云彩。我们共同珍惜这如同七夕鹊桥般的友情,谁会说月光减少了一分呢?我们玩着角耦和呼卢的游戏,频繁地剪烛,敲击酒壶倒酒,细细讨论学问。我预感到,每当夜夜高寒之时,那满地的哀愁令人不忍听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月光明亮的夜晚,诗人与朋友共饮的情景。诗中,“皓魄”与“蟾光”相映成趣,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赞美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鹊影”与“三匝”的比喻,诗人巧妙地表达了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可能的孤独与哀愁的预感,增添了诗作的情感深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未来的忧思。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