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戴鸢浚莅任白沙右军

漫说端州事未平,壮怀不惮请长缨。 素书自昔开三略,宝剑于今射七星。 赤子湟池时扰攘,白沙刁斗夜分明。 男儿取得黄金印,赤帜须先竖柳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漫说:随意谈论。
  • 端州:地名,今广东省肇庆市。
  • 壮怀:豪壮的胸怀。
  • 请长缨:请求赐予长缨,即请求出战。
  • 素书:指兵书。
  • 三略:古代兵书《三略》,泛指兵法。
  • 七星:指北斗七星,这里比喻宝剑的光芒。
  • 赤子:指百姓。
  • 湟池:地名,这里泛指战乱之地。
  • 扰攘:混乱不安。
  • 刁斗:古代军中用具,白天用作炊具,晚上敲击巡更。
  • 黄金印:指高官的印信。
  • 赤帜:红旗,象征胜利。
  • 柳营:指军营。

翻译

随意谈论端州的事情还未平息,豪壮的胸怀不畏请战。 自古代兵书开启三略之智,至今宝剑光芒如北斗七星。 百姓在战乱之地时常混乱不安,白沙的夜晚刁斗声清晰可闻。 男儿若能取得高官的印信,胜利的红旗应先在军营中竖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戴鸢浚赴任白沙右军的祝愿与期待。诗中,“壮怀不惮请长缨”展现了诗人及友人的豪情壮志,“素书自昔开三略,宝剑于今射七星”则通过兵书与宝剑的意象,强调了智勇双全的重要性。后两句“男儿取得黄金印,赤帜须先竖柳营”更是直接寄寓了对友人未来功成名就、军营中树立胜利旗帜的殷切希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人的鼓励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