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黄司谳

天时人事日萧条,孤剑那堪万里遥。 白璧几年售楚国,黄金何日筑燕昭。 一鹏肯信功名薄,五马相逢意气骄。 但得清樽长共醉,不妨回首路迢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谳:古代官名,负责审案的官员。
  • 天时人事:指自然界的时序和人类社会的各种事情。
  • 萧条:形容景象凄凉,经济不景气。
  • 孤剑:独自一人的剑客,比喻孤独无助。
  • 白璧:白色的玉璧,比喻纯洁无瑕的人才。
  • 楚国:古代国家名,这里指楚地。
  • 黄金何日筑燕昭:燕昭,指燕昭王,他曾用黄金筑台招贤纳士。这里比喻何时能有贤君重用自己。
  • 一鹏:比喻有才能的人。
  • 五马:古代贵族出行的仪仗,这里指高官显贵。
  • 清樽:清酒,指美酒。
  • 迢迢:形容路途遥远。

翻译

天时人事日渐萧条,我这孤身剑客怎能忍受万里之外的遥远。 白璧般的人才多年来在楚国未能得到赏识,黄金何时能筑成燕昭王的招贤台? 有才能的人难道真的命定功名浅薄,而五马高官相遇时意气风发。 只要能与美酒长醉,不妨回首那遥远的路途。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时局萧条和个人境遇的感慨。诗中,“孤剑”、“白璧”、“一鹏”等意象,展现了作者的孤独与才华未被重用的无奈。同时,通过对“黄金筑燕昭”的向往,透露出对明君贤臣时代的渴望。最后,以“清樽长共醉”来慰藉自己,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享受当下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明代士人的心路历程。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