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楼斋中即事

飞云楼外接飞楼,长夏阴阴古木幽。 依槛静观山鹤舞,撩人谁管乳莺愁。 细看砌草垂书带,权借山花作酒筹。 自笑临池非渭水,太公那肯下鱼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飞云楼:楼名,具体位置不详,但从诗中可推测其为一处高耸的楼阁。
  • 斋中即事:在书房中即兴所作的诗。
  • 长夏:漫长的夏天。
  • 依槛:靠着栏杆。
  • 撩人:挑逗人,引起人的兴趣或情感。
  • 乳莺:幼小的莺鸟。
  • 砌草:台阶旁的草。
  • 书带:书卷的带子,这里比喻草的形状像书带。
  • 酒筹:饮酒时用来计数的筹码,这里指用山花代替酒筹。
  • 临池:靠近水池。
  • 渭水:河流名,位于陕西省,传说中姜太公钓鱼的地方。
  • 太公:指姜太公,古代著名的钓鱼者。

翻译

飞云楼外连着飞楼,长长的夏日里,古老的树木郁郁葱葱,显得格外幽静。 我靠着栏杆静静地观看山中的鹤舞,谁会去理会那些挑逗人的小莺鸟的忧愁呢? 仔细观察台阶旁的草,它们垂下像书卷的带子,我权且用山花来当作酒筹。 自嘲地想,我并非在渭水边垂钓,姜太公又怎会在这里放下他的鱼钩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飞云楼斋中即兴所见的夏日景色,通过“飞楼”、“古木”、“山鹤”、“乳莺”等意象,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画面。诗中“依槛静观山鹤舞”一句,表达了诗人超然物外、静观自然的心境。后两句以“砌草”和“山花”为喻,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文人雅趣相结合,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得。结尾的“自笑临池非渭水,太公那肯下鱼钩”则带有自嘲的意味,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超然态度和对传统典故的巧妙运用。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