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宴集梁奎台黎爱玉梁念五梁湖侣苏慕居苏元启诸丈赋赠二律

学剑从戎二十秋,楼船南下黑沙头。 挥戈且喜华夷靖,把盏惟欢兄弟酬。 横槊赋诗堪自适,得鱼沽酒更何求。 沧江涌起旌旗动,风景依稀赤壁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学剑:学习剑术,这里指学习武艺。
  • 从戎:从军,参军。
  • 楼船:古代的大型战船。
  • 黑沙头: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挥戈:挥动兵器,指战斗。
  • 华夷:华夏与夷狄,泛指中国与外国。
  • 把盏:举杯。
  • 兄弟酬:兄弟间的相互敬酒。
  • 横槊赋诗:横持长矛,一边作诗。形容文武双全。
  • 得鱼沽酒:捕到鱼,买酒。形容生活惬意。
  • 沧江:泛指江河。
  • 旌旗:旗帜的总称。
  • 赤壁游:指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历史事件,这里比喻诗中的宴会场景。

翻译

我学习武艺,投身军旅已有二十个春秋,如今乘着战船南下到黑沙头。 挥动兵器,欣喜于华夏与外夷的和平,举杯欢庆,只因兄弟间的相互敬酒。 横持长矛,一边作诗,自得其乐,捕到鱼,买酒,生活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江面上波涛汹涌,旌旗飘扬,风景仿佛重现了赤壁之战的游宴场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从军二十年的经历与感受,通过“学剑从戎”、“楼船南下”等词句,展现了诗人的军旅生涯。诗中“挥戈且喜华夷靖”表达了诗人对于和平的喜悦,而“把盏惟欢兄弟酬”则体现了兄弟情深。后两句“横槊赋诗堪自适,得鱼沽酒更何求”进一步以文武双全和惬意生活来彰显诗人的豪迈与满足。结尾的“沧江涌起旌旗动,风景依稀赤壁游”则巧妙地将宴会的场景与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相联系,增添了诗意的深度和历史的厚重感。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