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傍榆柳树皮饥民取食殆尽感而赋之

萧条四野叹遗黎,树屑和糠强救饥。 一望垂枯榆柳色,谁言苌楚得无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遗黎:指战乱后幸存的百姓。
  • 树屑:树皮或木头的碎屑。
  • 和糠:混合糠秕。糠,谷物脱粒后剩下的外壳。
  • 强救饥:勉强用来充饥。
  • 苌楚:一种植物,这里泛指树木。

翻译

四周荒凉,我为那些幸存的百姓叹息,他们只能吃树皮和木屑,混合着糠秕勉强充饥。 一眼望去,榆树和柳树的叶子都已枯萎,谁还能说这些树木没有感知到人们的苦难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后百姓的艰难生活,通过“树屑和糠强救饥”和“一望垂枯榆柳色”的生动描写,展现了饥荒的惨状。诗中“谁言苌楚得无知”一句,借树木之无知反衬出百姓的深重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张国维

明浙江东阳人,字九一,号玉笥。天启二年进士。授番禺知县。崇祯初擢刑科给事中,劾罢阉党副都御史杨所修等,尝谏帝“求治太锐,综核太严”。七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安庆等十府。以农民军势盛,请割安庆等府,另设巡抚。后代陈新甲为兵部尚书。十六年,以清兵入畿辅,下狱,旋得释。命赴江南练兵输饷。南都陷,请鲁王监国,任兵部尚书,督师江上。还守东阳,兵败投水死。有《吴中水利书》、《张忠敏公遗集》。 ► 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