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参军竹搆亭

将军竹搆小亭幽,坐对南山日运筹。 曲槛斑文垂豹尾,高轩翠干琢龙头。 杯传筼篆飞犀兕,剑挂苍筤射斗牛。 今古艳谈东鲁事,何人能解七贤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竹搆:用竹子建造。
  • 运筹:策划,制定策略。
  • 曲槛:弯曲的栏杆。
  • 斑文:斑纹,指竹子上的纹理。
  • 垂豹尾:形容竹子的形状或纹理像豹尾下垂。
  • 高轩:高大的门廊或窗户。
  • 翠干:绿色的竹干。
  • 琢龙头:形容竹子的形状或装饰像雕刻的龙头。
  • 筼篆:古代的一种书写工具,这里指用竹子制成的书写工具。
  • 犀兕:犀牛。
  • 苍筤:青色的竹子。
  • 射斗牛:指向天空中的斗宿和牛宿射箭,形容志向高远。
  • 东鲁事:指古代东鲁(今山东一带)的历史事件或文化。
  • 七贤游:指古代的“竹林七贤”,他们常在竹林中游玩,以示清高。

翻译

将军用竹子建造了一座小亭,幽静宜人,坐在亭中对着南山,日日策划着未来的策略。亭子的栏杆弯曲,竹子上的斑纹像豹尾一样垂下,高大的窗户旁,绿色的竹干仿佛雕刻着龙头。用竹子制成的书写工具传递着信息,如同犀牛飞奔,挂在亭中的剑指向天空,志向高远。古今都在谈论东鲁的历史和文化,但谁能真正理解那些在竹林中游玩的七位贤士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将军在竹亭中的生活场景,通过竹亭的构造和周围环境,展现了将军的雅致和远大志向。诗中运用了许多与竹子相关的意象,如“竹搆”、“斑文”、“翠干”等,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美感。同时,通过对“东鲁事”和“七贤游”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和贤士生活的向往与思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张嗣纲

张嗣纲,字效忠。清远人。少怀大志,及长,闭户潜修,于经史外,更习《六韬》《三略》。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二十二年(一五九四)、二十五年(一五九七)连中三榜武魁。按例,官拜新安南头参将,年八十有五而卒。有《戈馀诗草》二卷。事见民国《清远县志》卷一〇。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