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一空卷

· 张萱
五月十八日,为岁在壬子。 园公好午睡,日落犹未起。 忽闻剥啄声,门外一僧至。 开门拭眼看,膜拜已在地。 手持友人书,云是希彝氏。 一空即此僧,久住回龙寺。 留坐请吃茶,絮絮复訾訾。 声音似闽人,兴宁毋乃是。 两颊晕红潮,米汁想所嗜。 合掌念弥陀,开口乞布施。 袖中出一卷,但乞诗与字。 且乞参政公,且乞正觉士。 且乞曾察院,且乞韩太史。 先来乞园公,幸莫惜牙齿。 欲游五台山,不知几千里。 远游有此卷,庶当出疆贽。 园公大摇手,尔亦何事此。 我字既不佳,诗亦不利市。 况我老实头,不识尔空义。 既是一空卷,何必诗满纸。 一空便俱空,如何又有尔。 我诗与尔法,如饿人放屁。 不臭亦不响,止是走閒气。 相对共拍掌,一笑不能止。 昨闻邻家哭,菩萨没道理。 邻有一少年,极喜作佛事。 嗟哉三十六,一病即长逝。 欲去问菩萨,菩萨都掉臂。 回头笑邻人,若亦没道理。 饭尽僧人吃,钱尽僧人使。 何益我毫毛,而望我福庇。 我非阎罗王,岂管尔生死。 园公闻此言,低头惟弹指。 尔僧游五台,亦是没巴鼻。 五台有文殊,不是当儿戏。 一空才出门,园公复隐几。 空来还空去,不满一空意。 再来乞园公,只此诗而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剥啄(bō zhuó):敲门声。
  • 膜拜(mó bài):虔诚地跪拜。
  • 希彝氏(xī yí shì):人名,可能是僧人的朋友。
  • 回龙寺(huí lóng sì):寺庙名。
  • 絮絮复訾訾(xù xù fù zī zī):形容说话啰嗦,反复唠叨。
  • 兴宁(xīng níng):地名,今广东省兴宁市。
  • 米汁(mǐ zhī):指酒。
  • 布施(bù shī):给予僧侣或穷人的施舍。
  • 参政公(cān zhèng gōng):官职名,指参与政事的官员。
  • 正觉士(zhèng jué shì):指修行有成的高僧。
  • 察院(chá yuàn):官署名,负责监察。
  • 韩太史(hán tài shǐ):官职名,指太史,古代负责编纂史书的官员。
  • 出疆贽(chū jiāng zhì):指出行时携带的礼物。
  • 利市(lì shì):有利可图,此处指诗文受欢迎。
  • 空义(kōng yì):佛教中的“空”的教义。
  • 拍掌(pāi zhǎng):鼓掌。
  • 掉臂(diào bì):甩手,表示不理睬。
  • 弹指(tán zhǐ):形容时间短暂。
  • 没巴鼻(méi bā bí):没有根据,无稽之谈。
  • 文殊(wén shū):佛教菩萨之一,智慧的象征。
  • 隐几(yǐn jī):隐居,不问世事。

翻译

五月十八日,这一年是壬子年。园公喜欢午睡,太阳落山了还没起床。忽然听到敲门声,门外来了一个僧人。开门擦亮眼睛一看,僧人已经虔诚地跪拜在地。他手里拿着朋友的信,说是希彝氏写的。一空就是这个僧人,他长久住在回龙寺。请他坐下喝茶,他啰啰嗦嗦地说个不停。听起来像是福建人,难道是兴宁人吗?他的脸颊泛起红晕,想必很喜欢喝酒。他合掌念着阿弥陀佛,开口请求施舍。他从袖子里拿出一卷纸,请求我写诗和字。他还请求参政公、正觉士、曾察院和韩太史也写。他先来请求我,希望我不要吝啬。他想去五台山,不知道有多远。带着这个卷子远行,或许可以当作礼物。园公摇手拒绝,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的字写得不好,诗也不受欢迎。何况我是个老实人,不懂你的空义。既然是一空卷,何必写满诗呢?一空就是全部空,怎么还有你呢?我的诗对你来说,就像饿人放屁。不臭也不响,只是走个过场。我们相对拍掌大笑,笑得停不下来。昨天听到邻居家哭,菩萨真没道理。邻居有个年轻人,非常喜欢做佛事。可惜他三十六岁,一病就去世了。想去问菩萨,菩萨却不理睬。回头笑邻居,你也没道理。饭都给僧人吃了,钱都给僧人用了。对我有什么好处,却希望我保佑你。我又不是阎罗王,怎么能管你的生死。园公听了这些话,低头只是弹指。你僧人去五台山,也是无稽之谈。五台山有文殊菩萨,不是闹着玩的。一空刚出门,园公又隐居起来。空来空去,不满足一空的意愿。再来请求园公,只有这首诗而已。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述一个僧人来访并请求写诗的情景,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和世俗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讽刺了僧人的虚伪和世俗的功利,表达了对“空”的深刻理解和超脱态度。同时,通过对邻居家事的描写,进一步批判了盲目信仰和功利主义。整首诗语言生动,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宗教的独到见解。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