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中和节柬韩寅仲

· 张萱
春光殊澹荡,令节是中和。 斗酒喜初熟,啼莺何处多。 闻君亲药裹,有客理渔蓑。 欲向桃源去,迷津可若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澹荡:dàn dàng,形容春光舒缓荡漾的样子。
  • 中和:指中和节,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二月初二。
  • 斗酒: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饮酒。
  • 药裹:药包,指生病服药。
  • 渔蓑:渔夫的蓑衣,指渔夫的生活。
  • 桃源:桃花源,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理想中的隐居之地。
  • 迷津:迷失的渡口,比喻迷茫不知所措的境地。

翻译

春天的风光特别舒缓荡漾,正值中和节这个美好的节日。 我们高兴地品尝着刚酿好的美酒,听着不知何处传来的莺鸟啼鸣。 听说你正在亲自煎药治病,而我则有客人来访,整理着渔夫的蓑衣。 我渴望前往那桃花源般的理想之地,但迷失了方向,又该如何是好呢?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天的宁静与中和节的祥和,通过“春光殊澹荡”和“令节是中和”展现了节日的气氛。诗中“斗酒喜初熟,啼莺何处多”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然的亲近。后两句“闻君亲药裹,有客理渔蓑”则反映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以及自己对简朴生活的向往。结尾的“欲向桃源去,迷津可若何”则流露出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迷茫,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