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思亲图为俞千户赋
陟彼崆峒阿,载睇孤云飞。
云飞无定踪,思亲无已时。
即戎受王命,跬步焉敢离。
岂不念晨昏,道远莫致之。
安得生羽翰,随云去还归。
古来盛名士,忠孝两不违。
矢心委厥躬,但恐忧毋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 (zhì):登高。
- 崆峒 (kōng tóng):山名,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
- 阿 (ā):山边。
- 睇 (dì):斜视,此处意为凝视。
- 即戎 (jí róng):从军。
- 跬步 (kuǐ bù):半步,比喻极短的距离。
- 晨昏 (chén hūn):早晚,指日常的问候。
- 致之 (zhì zhī):送达,达到。
- 羽翰 (yǔ hàn):羽毛,比喻飞翔的能力。
- 矢心 (shǐ xīn):发誓,立志。
- 厥躬 (jué gōng):自己,自身。
- 毋贻 (wú yí):不留下,不遗留。
翻译
登上崆峒山的山边,凝视着孤独的云朵飞翔。云朵飞翔没有固定的踪迹,思念亲人却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了王命从军,半步也不敢离开。难道不思念早晚的问候吗?只是道路遥远无法送达。真希望能生出羽翼,随着云朵去去来来。自古以来,盛名的士人,忠孝两不违背。立志将身心奉献,只怕忧愁不留下。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登高望云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因王命在身而无法归家的无奈。诗中“云飞无定踪,思亲无已时”巧妙地将云的飘渺与思亲之情相结合,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末句“矢心委厥躬,但恐忧毋贻”则展现了诗人忠于职守、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明代士人的忠诚与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