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日乘涨放舟赴尹冲玄邓玄度陈仪翔龙潭竞渡之约用玄度见怀来韵报之喜可知也

· 张萱
月帆斜日出林丘,急涨初消事远游。 白昼龙蛇曾起陆,空江箫鼓正从流。 寻盟却喜天中节,把臂应同海上楼。 为报主人休让席,且将踪迹混沙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月帆:指月亮形状的帆船。
  • 斜日:斜阳,傍晚的太阳。
  • 林丘:树林和山丘。
  • 急涨:指河水迅速上涨。
  • 白昼龙蛇:比喻白天的风云变幻。
  • 起陆:从水中升到陆地,比喻事物的变化。
  • 空江:空旷的江面。
  • 箫鼓:箫和鼓,古代的乐器,这里指音乐声。
  • 从流:随着水流。
  • 寻盟:寻找盟友或伙伴。
  • 天中节: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
  • 把臂:握手,表示亲密。
  • 海上楼:海边的楼阁,这里可能指聚会的地方。
  • 让席:让出座位,表示谦让。
  • 踪迹:行动的痕迹。
  • 混沙鸥:与沙鸥混在一起,比喻隐居或不拘形迹。

翻译

月亮形状的帆船斜阳下从树林和山丘间驶出,河水迅速上涨,正是远游的好时机。 白天的风云变幻如同龙蛇起陆,空旷的江面上音乐声随着水流飘荡。 在端午节寻找盟友,握手亲密如同在海边的楼阁相聚。 告诉主人不必让出座位,我愿意与沙鸥混在一起,隐居或不拘形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端午节乘船出游的情景,通过“月帆斜日”、“急涨”等自然景象,展现了出游的时机和环境。诗中“白昼龙蛇”、“空江箫鼓”等意象,生动地描绘了白天的风云变幻和江面上的音乐声,营造出一种既壮观又悠扬的氛围。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节日中寻找伙伴的喜悦,以及与主人亲密无间、不拘形迹的态度,体现了作者豁达洒脱的性格。

张萱

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 15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