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城小妓奇奇歌

· 吴兆
奇奇十二发垂肩,婉伸膝上谁不怜。 鸦头髻样望如坠,杏子衫新红欲然。 市门半面窥人惯,门前潮水东西漫。 阿爷欢喜阿娘娇,东家妒杀西家羡。 六月南气荔子红,斜柯轻立踏如风。 八月西风龙眼低,今年攀折与枝齐。 年纪虽小齿清历,汉语吴歌声的的。 刘家碧玉未须论,越客明珠应不惜。 借问春来几树花,双抛桥畔是儿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榕城:指福州,因其城内多榕树而得名。
  • 小妓:年轻的歌舞女郎。
  • 奇奇:人名,诗中的女主角。
  • 婉伸:柔美地伸展。
  • 鸦头髻:古代女子的一种发髻样式,形似鸦头。
  • 杏子衫:杏红色的衣衫。
  • 红欲然:红色鲜艳得像要燃烧一样。
  • 市门:市场的大门。
  • 半面:半边脸。
  • 窥人惯:习惯于偷看人。
  • 潮水东西漫:潮水在门前东西方向自由流动。
  • 阿爷:父亲。
  • 阿娘:母亲。
  • :宠爱。
  • 东家:邻居。
  • 妒杀:极度的嫉妒。
  • 西家羡:西边的邻居羡慕。
  • 南气:南方的气候。
  • 荔子:荔枝。
  • 斜柯:斜的树枝。
  • 轻立踏如风:轻盈地站在树枝上,像风一样。
  • 龙眼:一种水果。
  • 攀折:攀爬并折断。
  • 齿清历:牙齿洁白,年龄清晰。
  • 汉语吴歌:汉语和吴地的歌曲。
  • 声的的:声音清晰。
  • 刘家碧玉:指刘家的美丽女子。
  • 越客明珠:越地的客人视若明珠。
  • 双抛桥:地名,桥名。
  • 儿家:我家。

翻译

奇奇十二岁,头发垂至肩,柔美地伸展在膝上,无人不怜爱。她的鸦头髻样式望去如坠,杏红色的衣衫鲜艳欲燃。她习惯于在市场大门半边脸偷看人,门前潮水自由地东西流动。她的父亲欢喜,母亲宠爱,东家的邻居嫉妒得要命,西家的邻居羡慕不已。

六月南方气候,荔枝红透,她斜站在轻风中的树枝上,轻盈如风。八月西风中,龙眼低垂,今年她攀爬并折断的树枝与她齐高。年纪虽小,牙齿洁白,汉语和吴地的歌声清晰动听。刘家的美丽女子无需多说,越地的客人视她如明珠,不惜一切。

请问春天来了几树花,双抛桥畔就是她的家。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榕城小妓奇奇的生动形象,通过对其外貌、行为和周围环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她的青春美丽和活泼可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鸦头髻样望如坠”、“杏子衫新红欲然”等,形象地描绘了奇奇的装扮和气质。同时,通过对周围人物和自然环境的描写,进一步烘托了奇奇的魅力和受欢迎程度。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读来令人陶醉。

吴兆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非熊。初喜为传奇曲。万历中游南京,与郑应尼作《白练裙》杂剧,讥嘲马湘兰。己而悔之,致力于诗,与曹学佺等结社,游武夷、匡庐、九华诸山,辑《金陵社集诗》。后出游广东,客死新会。 ► 1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