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柳

· 何绛
一堤杨柳傍旗亭,几日春风吹又生。 细叶乍分微有色,垂条欲长渐多情。 依依晓岸含烟浅,濯濯河桥别思盈。 忽忆数株栽户外,十围归去恐将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旗亭:古代的市楼,用以指挥集市。
  • 依依:形容柳枝轻柔、随风摇摆的样子。
  • 含烟:形容柳树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 濯濯:形容柳枝光亮、清新。
  • 别思盈:充满离别的思绪。
  • 十围:形容柳树的粗壮,十人合抱。

翻译

一堤上的杨柳依偎在旗亭旁,几日的春风吹拂后又生机勃勃。 细嫩的叶尖刚分开,微微带着些许色彩,垂下的枝条渐渐长出,显得越发有情。 在清晨的岸边,柳枝轻柔地含着淡淡的烟雾,河桥边的柳树光亮清新,却充满了离别的思绪。 忽然想起家中户外栽种的那几株柳树,回去时恐怕已经长成十人合抱的粗壮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风中杨柳的生机与柔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树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的变化。诗中“细叶乍分微有色,垂条欲长渐多情”生动地描绘了柳树生长的过程,而“依依晓岸含烟浅,濯濯河桥别思盈”则巧妙地融入了离别的情感,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织,增添了诗意。结尾的“忽忆数株栽户外,十围归去恐将成”则带有对家园的思念和对自然生长的惊叹,整体情感细腻而深远。

何绛

何绛,与陈恭尹同渡铜鼓洋,访遗臣于海外。又闻桂王在滇,复与恭尹北上,西济湘沅,不得进,乃东游长江,北过黄河,入太行。尝历游江浙及燕、齐、鲁、赵、魏、秦、楚间,终无所就。晚年归乡,隐迹北田。与其兄衡及陈恭尹、陶璜、梁梿合称“北田五子”。著有《不去庐集》。清康熙《顺德县志》卷一三有传。何绛诗,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旧钞本《不去庐集》为底本,参校民国汪兆镛钞本(简称汪本)及一九七三年何耀光何氏至乐楼影印汪氏微尚斋钞本(简称何本)。 ► 5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