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阳道中杂兴
晨出建德门,暮宿居庸关。
风鸣何萧萧,月出何团团。
短辕驻空野,悲笳生夕寒。
我本吴越人,二年客幽燕。
幽燕非我乡,而复适乌桓。
前登桑乾岭,西望太行山。
太行何盘盘,欲往愁险艰。
寓形天壤内,忽如水上船。
昨日东海隅,今夕西江边。
役役何所求,吾将返林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滦阳:地名,今河北省滦县。
- 建德门:元大都(今北京)的城门名。
- 居庸关:位于北京西北部,是古代长城的重要关口。
- 萧萧:形容风声。
- 团团:形容月亮圆。
- 短辕:指简陋的车。
- 悲笳:悲伤的笳声,笳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 幽燕:指古代的燕国地区,今河北一带。
- 乌桓:古代北方民族,这里泛指北方边远地区。
- 桑乾岭:山名,位于今河北省。
- 太行山:中国北方的重要山脉,横跨河北、山西等地。
- 盘盘:形容山路曲折。
- 役役:形容劳苦不息。
- 林泉: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清晨从建德门出发,夜晚在居庸关住宿。风声萧萧地吹过,月亮圆圆地升起。简陋的车停在空旷的野外,悲伤的笳声在夜晚带来寒意。我本是吴越之人,这两年客居在幽燕。幽燕并非我的故乡,现在又要前往乌桓。前去攀登桑乾岭,向西望见太行山。太行山路曲折,想要前往却忧虑其险峻。生活在天地之间,感觉自己就像水上的船只。昨天还在东海之滨,今晚却到了西江边。劳苦不息地追求什么呢?我将要返回隐居的林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漂泊生活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风声、月色、山岭等,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壮阔的氛围。诗人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叙述,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劳顿的感慨。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希望通过回归自然来寻求心灵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