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纪行十四首荆山

· 徐贲
舟行夜达曙,路入硖石口。 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 问知古寿春,地经百战后。 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 彼时土产民,十无一二有。 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 去程不可稽,欲望敢迟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硖石口:地名,位于今安徽省寿县西北。
  • 寿春:古地名,即今安徽省寿县。
  • 群孽:指叛乱的群匪。
  • 倡乱:发起叛乱。
  • 蒿莱:野草,杂草。
  • 畎亩:田间,田地。

翻译

夜晚乘舟出发,直到天亮,路途进入了硖石口。 平缓的山峦环绕着孤独的城池,一座塔楼矗立在高高的土丘上。 询问得知这里是古时的寿春,历经百战之后的地方。 那时群匪叛乱,这里遭受的祸害最为严重。 当时的居民,十个人中不到一两个幸存。 田野里长满了杂草,再也看不到田地。 前方的路程不容拖延,我怎敢久留。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夜行舟中,途经战乱后的寿春所见的荒凉景象。通过“平山带孤城,一塔起高阜”的描写,展现了战后城市的孤寂与荒废。诗中“群孽当倡乱,受祸此为首”直指战乱的残酷,而“田野满蒿莱,无复识畎亩”则深刻反映了战争对农业生产的破坏和人民生活的苦难。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深切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徐贲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