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释迦钵赠慧古明上人

· 徐贲
圣凡同有身,饮食必藉器。 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 偶因受馀光,相承成旧事。 遂令后代争,纷纷起嗔戾。 我愿过量人,要识拈花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圣凡:指圣人和凡人。
  • :使用。
  • 匪特:不仅仅。
  • 嗔戾:愤怒和暴戾。
  • 过量人:指超越常人境界的人。
  • 拈花:佛教典故,指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传法给摩诃迦叶,象征着心传心法。

翻译

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都有身体,饮食时必须使用器具。如来佛祖制作石钵,不仅仅是为了传法给他的继承人。偶尔因为接受了余下的光明,这种传承就成了旧时的惯例。因此,后代们为了争夺这个石钵,纷纷表现出愤怒和暴戾。我希望那些超越常人境界的人,能够理解拈花微笑的真正意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释迦牟尼佛制石钵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传承和理解的深刻思考。诗中,“圣凡同有身,饮食必藉器”一句,既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也隐喻了佛教的普及性和实用性。而“如来制石钵,匪特传法嗣”则进一步指出,佛陀制钵的目的远不止于物质层面的传承,更在于精神层面的启示。最后,作者通过对“过量人”和“拈花意”的期待,表达了对佛教真谛理解和传承的深切希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徐贲

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 6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