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纪行十四首荆山
荆山揭高厓,涂山耸横崿。
长淮出两间,中断见斧凿。
洪流受束缚,浪起石斗角。
谁能为此功,在昔大禹作。
至今遗庙存,香火乃寂寞。
我来问邑人,往事竟缅邈。
于时春正深,草木尚荒落。
登临欲开豁,睹兹反不乐。
更伤卞和泣,三献空抱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荆山:山名,位于今安徽省蚌埠市西。
- 揭:高耸。
- 厓:山崖。
- 涂山:山名,与荆山相对,位于蚌埠市西南。
- 崿:山崖。
- 长淮:即淮河。
- 两间:两者之间。
- 斧凿:比喻人工的痕迹。
- 斗角:比喻石头之间的尖锐对峙。
- 大禹:中国古代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 香火:指庙宇中的祭祀活动。
- 缅邈:遥远,难以追溯。
- 开豁:开阔,心情舒畅。
-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因献玉璞被误解而泣血。
- 三献:指卞和三次献玉璞给楚王。
- 抱璞:指怀有珍贵之物而不被赏识。
翻译
荆山高耸着它的悬崖,涂山挺立着它的山崖。淮河从两山之间流过,中间被人工中断,显露出斧凿的痕迹。洪流被束缚,浪花中石头尖锐对峙。谁能完成这样的功绩?那是古代的大禹所为。至今他的庙宇依旧存在,但祭祀活动却显得冷清。我向当地人询问往事,那些历史已经变得遥远。此时正值春深,草木依旧荒凉。我本想登高望远以开阔心胸,但见到此景反而感到不快。更加感伤卞和的哭泣,他三次献上玉璞却无人赏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荆山与涂山的自然景观,以及淮河被人工中断的景象,通过对大禹治水功绩的回忆,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同时,诗人通过对大禹庙宇香火冷清的描写,抒发了对历史被遗忘的感慨。最后,诗人以卞和泣血献玉的典故,寄托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辽阔,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