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冀纪行十四首荆山
前登盌子城,山隘势欲逼。
路回土峭绝,傍夹千仞壁。
石状如矩斲,巨细总方直。
无泉土脉死,草木尽改色。
高巅有保障,重门闭重棘。
阴惨行人险,恶意叵易测。
信知狐鼠辈,得在此中匿。
我生好壮观,努力更攀陟。
立久日将晡,浮云渺乡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盌子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隘:狭窄。
- 峭绝:极其陡峭。
- 矩斲:像用矩尺削成的样子,形容石头的形状整齐。
- 土脉死:土壤贫瘠,没有生机。
- 重棘:多重的荆棘。
- 恶意叵易测:恶意难以预测。
- 狐鼠辈:比喻小人或坏人。
- 攀陟:攀登。
- 晡:傍晚。
- 浮云:比喻远方的景象或思乡之情。
翻译
我向前攀登,来到了盌子城,山势狭窄,仿佛要逼近。山路回环,土地陡峭至极,旁边是高达千仞的峭壁。石头的形状像是用矩尺削成,无论大小都整齐方正。没有泉水,土壤贫瘠,草木都改变了颜色。山顶上有保障措施,重重门扉紧闭,荆棘丛生。阴冷险恶,行人的危险难以预测。确实知道那些小人或坏人,能够在这里藏匿。我生性喜欢观赏壮丽的景色,努力攀登到更高的地方。站立许久,天色将晚,远方的浮云让我想起了家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晋冀地区旅行的经历,特别是攀登荆山的情景。诗中通过“山隘势欲逼”、“路回土峭绝”等句生动地表现了山路的险峻和自然的压迫感。同时,通过对“石状如矩斲”、“无泉土脉死”等自然景象的刻画,传达了山中荒凉、贫瘠的氛围。后半部分则通过“重门闭重棘”、“恶意叵易测”等句,隐喻了社会的险恶和人心的难测。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思念,形成了情感上的对比和升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