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夹谷伯敬之官单父
燕州连日雨,六月寒装绵。
闭户断车辙,修途溢如川。
朝晴悦物性,槐阴起初蝉。
衣篝曝馀润,照眼阶葵鲜。
闻君去仪曹,五马行翩翩。
缅怀古单父,高堂坐鸣弦。
政理日以媮,宝此千载贤。
矧此荐岁饥,夏潦仍相缘。
嗷嗷东南州,流移踵车船。
死者相枕藉,羸瘠甘弃捐。
民命悬守令,壅遏谁当怜?
君怀策世才,往哉寄承宣。
譬彼善牧者,鞭击非所先。
戴星亦有人,何乃任力专。
凄凉二子远,故老应相传。
我昔尝经游,土风尚熙然。
回河抱阡陌,桑麻绿浮烟。
岂无稌稻区,草木纷华妍。
维兹重责任,慎彼浇俗迁。
会徵太史书,家声振当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燕州:地名,今河北省北部一带。
- 车辙:车轮碾过的痕迹,这里指车辆。
- 衣篝:晾衣架。
- 曝:晒。
- 馀润:剩余的湿气。
- 葵鲜:向日葵鲜艳。
- 仪曹:古代官署名,负责礼仪事务。
- 五马:古代官员的代称,因古代官员出行时乘坐五匹马拉的车。
- 翩翩:形容举止优雅。
- 单父:地名,今山东省单县。
- 鸣弦:弹琴,这里指治理有方。
- 政理:政治治理。
- 媮:轻薄,不严肃。
- 荐岁饥:连年饥荒。
- 夏潦:夏季的洪水。
- 嗷嗷:形容饥民的哀号声。
- 流移:流离失所。
- 枕藉:尸体堆积。
- 羸瘠:瘦弱。
- 弃捐:抛弃。
- 守令:地方长官。
- 承宣:传达命令。
- 戴星:指勤劳工作至夜深。
- 浇俗:浅薄的风俗。
- 太史书:史官记录的历史。
翻译
燕州连日下雨,六月天还寒冷得需要穿棉衣。街道上车辆稀少,而河川却因雨水而溢满。早晨天气放晴,万物恢复生机,槐树下初蝉鸣叫。晾衣架上的衣服还带着湿气,向日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听说你要离开仪曹,乘坐五马车前往单父,举止优雅。我怀念古代的单父,那里高堂之上常有琴声,政治治理虽不严肃,但珍惜千年的贤人。何况连年饥荒,夏季洪水接连不断。东南部州县饥民哀号,流离失所的人们接连不断。死者堆积如山,瘦弱的人被抛弃。民众的命运悬于地方长官之手,但谁能怜悯他们呢?你拥有治理世界的才能,前往那里传达命令。就像擅长放牧的人,不会首先使用鞭子。也有勤劳至夜深的人,但为何要专力于用力呢?凄凉的是,两位远行者,故老的故事应该被传颂。我曾游历那里,当地风俗尚且和谐。河流环绕着田野,桑麻绿意盎然。虽然也有稻田,但草木更加繁华美丽。这里责任重大,要谨慎对待风俗的变迁。希望史官能记录下你的事迹,家声将因此而振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燕州连日雨后的景象,以及对友人前往单父的祝愿和期望。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雨后的生机与美丽,同时通过对友人的赞美和期望,表达了对友人才能的认可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还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切,对民众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友人能够改善当地状况的期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