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齐山
出郭行五里,落日众山赤。
中环翠凝峦,秀色起千尺。
风流杜牧守,壮语镌妙画。
我来严冬初,俯仰一今昔。
人烟久变故,鬼怪据幽僻。
披丛得小径,往来遭折屐。
乱石排犬牙,荒洞泯龙迹。
空馀岩前碑,雨日自淋炙。
黄花既非时,何以供太白。
但须历层巅,一笑天地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镌 (juān):雕刻。
-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时间的短暂。
- 人烟:指人居住的地方。
- 披:拨开。
- 折屐:指行走时鞋子被折断,形容路途艰难。
- 犬牙:形容石头排列得像犬牙一样错落有致。
- 泯 (mǐn):消失。
- 淋炙:被雨水淋湿和太阳晒。
- 太白:指李白,唐代著名诗人。
- 层巅:山顶。
翻译
走出城郭行走了五里,太阳落山,群山被晚霞染成红色。四周环绕着青翠的山峦,山中的美景高达千尺。风流的杜牧曾在此地担任太守,留下了壮丽的诗句和精妙的画作。现在我来到这里,正值严冬初,俯仰之间,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今昔的变迁。曾经人烟稠密的地方已经变得荒凉,鬼怪似乎占据了这幽静偏僻之地。拨开丛林找到一条小径,行走间鞋子屡次被折断。乱石排列得像犬牙一样,荒废的洞穴里龙迹已消失。只剩下岩前的石碑,经受着雨水的淋湿和太阳的曝晒。此时并非黄花盛开的季节,又怎能以此来供奉给李白呢?只需登上山顶,一笑之间,天地似乎都变得狭窄了。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贡奎在冬日登齐山的所见所感。诗中,“落日众山赤”一句,以色彩鲜明的笔触勾勒出夕阳下的山景,而“中环翠凝峦,秀色起千尺”则进一步以翠色点缀,展现了山峦的壮美。诗人在感叹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前人杜牧的敬仰。最后,诗人以登高望远的姿态,抒发了豁达的情怀,体现了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