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猷访戴图
两晋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举世尚清谈,天地指一马。
依阿竹林贤,鸿名重天下。
王郎衣冠冑,亦复慕草野。
偶来剡溪上,溪水正清泻。
扁舟信沿洄,气韵可潇洒。
谁与好贤心,丹素入图写。
山阴怀古意,欲揽不盈把。
赋诗心夷犹,六义愧骚雅。
西风尘冥冥,傥有知音者。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猷:王徽之,字子猷,东晋时期的名士,王羲之的儿子。
- 两晋:指西晋和东晋。
- 玄虚:指道家的玄妙虚无之学。
- 清谈:指魏晋时期士大夫间流行的一种谈论哲学、文学等高雅话题的风气。
- 依阿:依附,追随。
- 竹林贤:指竹林七贤,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
- 王郎:指王徽之。
- 衣冠冑:指士族子弟。
- 剡溪:水名,在今浙江省。
- 扁舟:小船。
- 沿洄: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
- 气韵:指人的风度和气质。
- 丹素:指绘画用的颜料。
- 山阴:地名,今浙江省绍兴市。
- 六义:指《诗经》的六种基本表现手法,即风、雅、颂、赋、比、兴。
- 骚雅:指《楚辞》和雅乐,泛指高雅的文学艺术。
- 冥冥:昏暗不明。
翻译
两晋时期崇尚道家的玄妙虚无之学,这种风流文化影响了整个华夏。 整个社会都崇尚清谈,将天地万物视作一体。 追随竹林七贤的贤士们,他们的名声远播天下。 王徽之这位士族子弟,也向往着自然的草野生活。 偶然来到清澈流淌的剡溪之上,小船随波逐流,他的气质显得非常潇洒。 谁能够理解他好贤的心情,将这情景用颜料绘入图中。 在山阴之地怀古思今,想要把握却感觉不够充实。 赋诗时心中犹豫不决,愧对《诗经》的六义和《楚辞》的高雅。 西风中尘土昏暗,或许有知音能够理解。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东晋时期士大夫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诗中通过对王徽之(子猷)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崇尚清谈、追求自然与超脱的风气。诗中的“扁舟信沿洄,气韵可潇洒”生动地表现了王徽之在剡溪上的潇洒形象,而“山阴怀古意,欲揽不盈把”则表达了他对古文化的向往与不足之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作者对那个时代文化氛围的深刻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