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陈敬初见寄二首兼怀张仲敏

· 郭翼
至正天子明圣君,早闻羔雁聘陈群。 河清地应千年瑞,星聚天回五色文。 遂有青鸾鸣桂树,也怜黄鹄伴沙云。 诗筒坐得苏台使,百过愁吟到落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至正天子:指元朝至正年间的皇帝。
  • 明圣君:贤明的君主。
  • 羔雁:古代用以表示敬意的礼物,这里指朝廷的任命。
  • 陈群:人名,可能是指陈敬初。
  • 河清:比喻时世太平。
  • 五色文:五彩斑斓的文采,比喻才华横溢。
  • 青鸾:传说中的神鸟,比喻贤才。
  • 桂树:象征高洁。
  • 黄鹄:一种大鸟,比喻高远的志向。
  • 沙云:比喻边远之地。
  • 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这里指诗稿。
  • 苏台:地名,指苏州。
  • 使:使者。
  • 百过:多次经过。
  • 落曛:日落时的余晖。

翻译

至正年间的天子是贤明的君主,早早地听闻朝廷以羔雁之礼任命了陈群。 如同河清预示着千年的祥瑞,星辰聚集预示着五彩斑斓的文采。 于是有青鸾在桂树间鸣叫,也有黄鹄伴随沙云飞翔。 诗稿装在竹筒中,由苏州的使者带来,多次经过,直到日落时分还在吟咏。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敬初的敬仰和对张仲敏的怀念。诗中,“至正天子明圣君”一句,既表达了对当时皇帝的赞美,也暗示了陈敬初得到重用的背景。“河清地应千年瑞,星聚天回五色文”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寓意陈敬初的才华和时局的吉祥。后两句通过青鸾、黄鹄等意象,进一步以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比喻陈敬初的高洁与远大志向。结尾处提到诗筒和苏台使,以及百过愁吟到落曛,既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也反映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热爱。

郭翼

元昆山人,字羲仲,号东郭生,又号野翁。少从卫培学,工诗,尤精于《易》。以豪杰自负。尝献策张士诚,不用,归耕娄上。老得训导官,与时忤,偃蹇以终。有《雪履斋笔记》、《林外野言》。 ► 23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