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虞少监小像

· 贡奎
岩壑高堂上,烟霞眼底清。 向来曾寄迹,老去未忘情。 茅屋苍林掩,藤崖白道萦。 远峰云际直,孤嶂水边横。 宿雨分浓澹,斜阳闪晦明。 折梅惊雪坠,倚竹待风生。 岭断炊烟补,沙回甃岸倾。 杂花浮野意,飞瀑送溪声。 妇馌忻鸠唤,儿耕感犊鸣。 揽衣随处坐,曳杖有时行。 拄笏曾招爽,投簪每惧盈。 他年著书乐,应不愧虞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岩壑 (yán hè):山崖和山谷。
  • 烟霞 (yān xiá):烟雾和云霞,常用来形容山水景色的美丽。
  • 寄迹 (jì jì):寄托踪迹,指暂时停留或居住。
  • 白道 (bái dào):白色的道路,这里指山间小路。
  • 孤嶂 (gū zhàng):孤立的山峰。
  • 宿雨 (sù yǔ):前夜的雨。
  • 斜阳 (xié yáng):夕阳,傍晚的阳光。
  • 折梅 (zhé méi):折断梅花。
  • 倚竹 (yǐ zhú):依靠着竹子。
  • 甃岸 (zhòu àn):砌成的岸边。
  • 馌忻 (yè xīn):送饭的喜悦。
  • 感犊 (gǎn dú):感动于小牛的叫声。
  • 拄笏 (zhǔ hù):拄着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手板,这里指保持清高的姿态。
  • 投簪 (tóu zān):投掷簪子,比喻弃官归隐。

翻译

在高山和深谷的高堂之上,眼前的烟雾和云霞显得格外清澈。曾经在这里暂时停留,老去之后依然难以忘怀这里的情感。茅屋隐藏在苍翠的树林中,藤蔓覆盖的山崖上白色的小道蜿蜒。远处的山峰直插云霄,孤独的山峰横亘在水边。前夜的雨水使得景色浓淡不一,夕阳的光辉闪烁不定。折断梅花,惊讶于雪花的坠落,依靠着竹子等待风的吹拂。山岭断裂处,炊烟补缀其间,沙岸回环,砌岸倾斜。野花浮现在野外的意境中,飞瀑送来溪水的声音。妇人送饭时欣喜于斑鸠的叫声,儿子耕作时感动于小牛的鸣叫。穿着衣服随处坐下,有时拄着拐杖行走。曾经拄着笏板招来清爽,投掷簪子时常担心过度。将来著书立说,应该不会愧对虞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山水间的隐居生活图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观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岩壑高堂上,烟霞眼底清”等句,以高远的视角和清新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超脱尘世的山水画卷。诗末提到“他年著书乐,应不愧虞卿”,表明了作者对未来著书立说的期待和自信,同时也体现了对古代贤人虞卿的敬仰。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

贡奎

元宁国宣城人,字仲章,号云林。十岁能属文。初为池州齐山书院山长。成宗时中书奏授太常奉礼郎,上书言礼制,朝廷多采其议。迁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转应奉翰林文字,累拜集贤直学士。有《云林集》。 ► 159篇诗文

贡奎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