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宴煞

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争名利,何年是彻? 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 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 人生有限杯,几个登高节?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蛩吟(qióng yín):蟋蟀的鸣叫。
  • 宁贴:安宁,平静。
  • :结束,尽头。
  • 密匝匝(mì zā zā):密集的样子。
  • 裴公绿野堂:裴度,唐代名臣,晚年退居洛阳,建绿野堂,与文人雅士交往。
  • 陶令白莲社:陶渊明,东晋诗人,曾任彭泽令,后隐居,与友人结白莲社。
  • 和露摘黄花:在露水中采摘黄色的花朵。
  • 带霜烹紫蟹:带着霜气烹饪紫色的螃蟹。
  • 煮酒烧红叶:用红叶作为燃料煮酒。
  • 登高节: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 北海:指东汉末年名士孔融,曾任北海相。
  • 东篱:陶渊明诗中常提到的隐居之地。

翻译

蟋蟀的鸣叫声停止后,人们才能感到安宁,而鸡鸣则意味着万事无休止的开始。争夺名利,何时才是尽头?就像密集的蚂蚁在排兵布阵,纷乱的蜜蜂在酿蜜,吵闹的苍蝇在争夺血食。裴度在绿野堂中,陶渊明在白莲社里,他们都喜欢秋天的那些景致:在露水中采摘黄花,带着霜气烹饪紫蟹,用红叶煮酒。人生中能喝的酒有限,能有几次登高节呢?我嘱咐我的顽童记住:即使北海的孔融来探望我,也要告诉他我在东篱下醉了。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名利场的讽刺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和对自然生活的无限向往。诗中“蛩吟一觉方宁贴,鸡鸣万事无休歇”描绘了从宁静到纷扰的转变,而“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闹攘攘蝇争血”则生动地比喻了名利场的混乱和残酷。后文通过对裴度和陶渊明隐居生活的赞美,以及对秋天自然景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结尾的“嘱咐俺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则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

马致远

马致远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 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