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庄公与孚论汉唐以来宰相有王佐气象得四人焉命孚为诗并呈商左山参政谢敬斋尚书诸葛孔明

· 陈孚
唐自天宝藩臣强,关东割地尊犬狼。 宪皇赫怒思贤佐,十载始得绯衣郎。 六龙夹日升黄道,魑魅谁敢争天光。 惟有蔡州煽逆焰,假钺一指孤臣亡。 瘦骨昂昂五尺长,四夷闻名惊欲僵。 垂绅搢笏坐台席,隐然一身佩巨唐。 唐家太常纪勋烈,后有西平前汾阳。 谁如公探皇王秘,笑睨伊召跻羲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宝:唐玄宗的年号,此处指代唐玄宗时期。
  • 藩臣:指地方上的诸侯或节度使。
  • 犬狼:比喻凶残的割据势力。
  • 宪皇:指唐宪宗,他在位时曾试图削弱藩镇势力。
  • 绯衣郎:指官员,绯衣是古代官员的服饰。
  • 六龙:古代传说中的六条龙,此处比喻皇帝的威严。
  • 黄道:天文学术语,此处比喻皇帝的统治。
  • 魑魅:传说中的山林妖怪,比喻奸邪之人。
  • 蔡州:地名,此处指代当地的割据势力。
  • 假钺:古代皇帝赐予重臣的象征性斧钺,表示授权征伐。
  • 孤臣:指忠于朝廷但孤立无援的臣子。
  • 瘦骨昂昂:形容人瘦削但精神矍铄。
  • 四夷: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称。
  • 垂绅搢笏:形容官员的装束,垂绅是下垂的衣带,搢笏是插在腰带上的笏板。
  • 台席:指高官的职位。
  • 巨唐:指唐朝。
  • 太常:古代官职名,掌管宗庙礼仪。
  • 西平汾阳:地名,此处指代当地的英雄人物。
  • 伊召:指伊尹和召公,古代著名的贤臣。
  • 羲黄:指伏羲和黄帝,古代传说中的帝王。

翻译

唐朝自天宝年间起,地方藩镇势力强大,关东地区被割据势力尊为犬狼之地。宪宗皇帝愤怒地寻求贤能的辅佐,十年后才得到一位身着绯衣的官员。皇帝的威严如同六龙升天,黄道上无人敢与天光争辉。只有蔡州的叛逆势力敢于挑战,但一旦皇帝授权征伐,孤立无援的忠臣便灭亡。这位官员瘦削但精神矍铄,五尺高的身躯,四方闻名,令敌人惊恐欲僵。他穿着官服,坐在高官的位置上,隐然一人便承载着整个唐朝的安危。唐朝的太常记录着他的功勋,后有西平、前有汾阳的英雄人物。谁能像他那样深究皇王的秘密,轻蔑地看待伊尹和召公,仿佛超越了伏羲和黄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中期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以及宪宗皇帝寻求贤臣以恢复中央集权的决心。诗中通过对一位绯衣郎的赞美,展现了他的英勇与智慧,以及他对唐朝的巨大贡献。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对忠臣的敬仰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抒发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雄人物的颂扬。

陈孚

元台州临海人,字刚中,号勿斋。幼颖悟。世祖时以布衣上《大一统赋》,署为上蔡书院山长,调翰林国史院编修,摄礼部郎中,随梁曾使安南,还授翰林待制。遭廷臣嫉忌,出为建德路总管府治中。历迁衢州、台州两路,所至多善政。卒谥文惠。年六十四。天材过人,性任侠不羁,诗文不事雕。有《观光稿》、《交州稿》和《玉堂稿》。 ► 29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