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扇

鲛人夜织绡满机,并刀剪碎光陆离。归来斫断珊瑚枝,制就明月初圆时。 南洲溽暑醉如酒,朝携暮携常在手。从此相亲成狎友,纵使分违应不久,祝融峰头重回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鲛人:神话传说中的人鱼,据说能织出美丽的丝织品。
  • (xiāo):一种轻薄的丝织品。
  • 并刀:古代的一种刀具。
  • 陆离:光彩夺目的样子。
  • 斫断(zhuó duàn):砍断。
  • 珊瑚枝:珊瑚制成的枝状物,常用于装饰。
  • 明月初圆时:形容扇子如圆月般美丽。
  • 南洲:指南方地区。
  • 溽暑(rù shǔ):潮湿闷热的夏天。
  • 醉如酒:形容非常热,如同醉酒一般。
  • 狎友:亲近的朋友。
  • 分违:分离。
  • 祝融峰:山峰名,位于湖南省衡山。

翻译

鲛人在夜晚织出了满机的轻薄丝绡,用并刀剪碎后,光彩夺目。回来后砍断了珊瑚枝,制成了一轮圆月般美丽的扇子。 南方的夏天潮湿闷热,如同醉酒一般,早晨带着,傍晚也带着,扇子常在手中。从此扇子成了亲近的朋友,即使偶尔分离,也不会太久,就像在祝融峰头回首时那样。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神话元素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扇子的制作过程及其在夏日中的重要作用。诗中“鲛人夜织绡满机”和“斫断珊瑚枝,制就明月初圆时”等句,不仅展示了扇子的精美,也赋予了它神秘和珍贵的特质。后半部分则通过“南洲溽暑醉如酒”和“朝携暮携常在手”等句,表达了扇子在炎热夏日中的不可或缺,以及与人的亲密关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扇子的深厚情感。

贡性之

元明间宣城人,字友初,一作有初。师泰侄。以胄子除簿尉,有刚直名。后补闽省理官。明洪武初,征录师泰后,大臣有以性之荐,乃避居山阴,更名悦。其从弟仕于朝者,迎归金陵、宣城,俱不往。躬耕自给,以终其身。门人私谥真晦先生。有《南湖集》。 ► 1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