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新亭行寄王子发

· 秦观
洛水沄沄天上动,道入隋渠下梁宋。 宋都堤上十二亭,一一飞惊若鸾凤。 光华远继周王雅,宴喜还归鲁侯颂。 玉觞严令肃衣冠,金缕哀音绕梁栋。 娟娟残月照波翻,习习暖风吹鸟哢。 何处高帆落文鹢,谁家骏马嘶征鞚。 柳枝芳草恨连天,暮雨朝云同昨梦。 借问亭名制者谁,留守王公才望重。 胸中云梦吞八九,日解千牛节皆中。 祥符相公实曾祖,庭列三槐多伯仲。 承明厌直出荆州,转守此都行大用。 此都去天才尺五,交广荆扬归引控。 兔园事迹化黄埃,清泠文雅堪长恸。 舳舻衔尾车挂轊,昨日出迎今日送。 送故迎新无已时,古往今来相戏弄。 亭下嵚崎淮海客,末路逢公诗酒共。 一樽明日难重持,岂恤官期后芒种。 今年气候颇云早,夭矫梅花春欲纵。 行见亭中祖帐开,千乘送公归法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沄沄(yún yún):水流汹涌、流动不息的样子 。
  • 隋渠:隋炀帝时开凿的运河,这里是说沿着隋渠的道路行走。
  • 梁宋:古地名,大致在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 十二亭:宋都(今河南商丘)堤上有十二座亭。
  • 鸾凤:鸾鸟和凤凰,用来形容亭子建筑的华丽如同鸾凤飞翔一般。
  • 周王雅:指《诗经》中的大雅、小雅,这里喻指高尚美好的风范。
  • 鲁侯颂:《诗经·鲁颂》,这里表示宴乐的情状如同鲁侯举行宴会受到颂美那样。
  • 玉觞(shāng):精美的酒杯,此指在新亭举行宴会。
  • 严令:严肃的禁令 ,这里指宴会有严格规矩。
  • 金缕:曲调名,这里指优美的音乐。
  • 鸟哢(lòng):鸟叫。
  • 文鹢(yì):船头上画有鹢鸟的图案,这里代指船。
  • 征鞚(kòng):马缰绳,这里指远行的马。
  • 制者:建造者。
  • 才望重:才能与声望很高。
  • 云梦:古泽薮名,范围很广,这里说人的胸怀宽广能容纳云梦大泽,形容人有非凡的胸怀与气度。
  • 日解千牛:源自“庖丁解牛”典故,形容技艺高超,这里说王公处理事务能力很强。
  • 节皆中:意思是都合乎节奏,处理得当。
  • 符符相公:指王旦,北宋名相。
  • 承明:汉宫殿名,这里指在宫廷任职。
  • 厌直:厌倦在朝廷当值。
  • 大用:得到重用。
  • 去天才尺五:形容地势很高,距离天空很近,夸张说法,极言南都的重要地位。
  • 引控:引导控制,形容南都地理位置重要,能够控制周边地区。
  • 兔园:汉梁孝王的园囿,后泛指游宴之地,这里借指过去的风流事迹。
  • 黄埃:尘土,这里指过去的事迹消逝。
  • 清文雅:高洁、文雅的风范。
  • 长恸:深切的悲痛。
  • 舳舻(zhú lú):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船只。
  • 轊(wèi):车轴末端的金属套。
  • 嵚崎(qīn qí):形容地势高低不平,这里指处境坎坷。
  • 淮海客:作者秦观自称,淮海指扬州地区。
  • 恤(xù) :顾虑。
  • 期期:恳切的样子 ,这里指时间。
  • 祖帐:为出行者饯别所设的帐幕,这里指在亭中宴别。
  • 法从:皇帝的侍从官,这里指王子发回归朝廷侍从之列。

翻译

洛水汹涌如在天上流动,沿着隋渠的道路向下通往梁宋之地。宋都的堤岸上有十二座亭子,每一座都华美得像鸾凤惊飞。这南都新亭的荣耀与风范远承周王的高雅,宴会上的欢乐情状犹如鲁侯宴会受到颂美。在新亭用精美的酒杯饮酒,规矩严谨,宴会中穿着整齐;那悠扬的音乐在梁栋间缭绕。

美好的残月照着翻腾的水波,温暖的微风轻拂鸟儿欢叫。哪里有绘着美丽图案的高帆船落下了帆,又是谁家的骏马嘶鸣着牵动缰绳。柳枝摇曳、芳草连绵,那愁绪像是与天相连,暮雨朝云的往事如同昨夜之梦。

想问一下这座亭子是谁建造的呢?是留守王公,他才能出众、声望很高。他心胸宽广能容纳八九座云梦大泽,处理事务就像庖丁解牛一样精准合宜。他的曾曾祖是符符相公,王家如同三槐堂中众多杰出子弟一样人才辈出。

这位王公厌倦了在宫廷当值,离京出任荆州,如今来到南都镇守,备受重用。南都地势很高,几乎接近天空,它能掌控广、扬等重要地区。往日繁华的兔园已经化为尘土,那些高洁文雅的风范消逝令人悲痛万分。

船只首尾相连来来往往,昨天出去迎接,今天又要去送行。送旧迎新没有停止的时候,古往今来就像是一场场戏。亭下我这坎坷的淮海客,在人生的末路与王公一同饮酒。明日就难以再共举一杯,哪还顾得上芒种之后的时间呢。 今年的气候来得很早,春天的气息蓬勃欲出。很快就能看到亭中为你设下饯别宴,众多人为你送别,你要回到朝廷侍从之列啦。

赏析

这首诗先描绘了南都新亭周围的景色及宴会场景,展现出亭台建筑的华丽和宴乐的热闹。随后通过对王公身世背景、才能风采的叙述,如用“胸中云梦吞八九,日解千牛节皆中”等句,彰显出王公非凡的气度和杰出的才能,表达对其赞美之情。诗中也流露出对往昔繁华消逝的感慨,“兔园事迹化黄埃”体现出岁月变迁、物是人非的惆怅。同时作者结合自身坎坷的经历,在诗中抒发了与朋友相聚又即将分别的复杂情感,借景言情,情景交融。诗歌风格上既有宏大的叙事,又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秦观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秦观

秦观

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词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进士,官至秘书省正,国史院编修官。新党执政时被排挤,北宋绍圣初年,秦观被贬为杭州通判,再贬监处州(浙江丽水)酒税,又远徙郴州(湖南郴县),编管横州,又徙雷州。宋徽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放还,卒于藤州(今广西藤县)。秦观词多写男女爱情和身世感伤,风格轻婉秀丽,受欧阳修、柳永影响,是婉约词的代表作家之一,《宋史》评为“文丽而思深”;敖陶孙《诗评》说:“秦少游如时女游春,终伤婉弱。”秦观亦有诗才,但被自己的词名所掩,另一方面同时代的诗人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的表现更突出,以至于“诗名殊不藉藉”。秦观与张耒、晁补之、黄庭坚并称“苏门四学士”。 ► 58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