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台

· 苏辙
待罪东轩仅两秋,榷酤事了且夷犹。 奖崇善类询舆论,过访仁贤棹小舟。 契合通家心异姓,情敦同气迈凡流。 金沙台上聊舒乐,即景题诗閤酒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待罪:古代官吏因失职而等候惩处,这里是谦辞。
  • 东轩:东边的长廊。
  • 榷酤(què gū):专卖酒。
  • 夷犹:迟疑不前,也指逍遥自在。
  • 契合:符合。
  • 通家:指世代有交情。
  • 同气:一般指有血缘关系的亲属,这里指意气相投的朋友。
  • 迈凡流:超越一般的人。
  • 金沙台:地名。
  • 酒瓯(ōu):酒杯。

翻译

在东轩等候惩处仅仅过了两个秋天,专卖酒的事情结束后暂且逍遥自在。奖励推崇善良之人询问众人意见,去拜访仁人贤士划着小船。意气相投好像同一家族心意相通虽不同姓,情意深厚志同道合超越一般人。在金沙台上姑且舒缓快乐,就着景色题诗和拿着酒杯喝酒。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提到了其在东轩待罪的经历,而现在事务结束后的悠闲自得。他重视善良之人,积极与贤达交往,展现出对高尚品德和友谊的追求。诗中体现了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非同一般的契合,以及在金沙台上享受快乐、把酒题诗的惬意场景。整体氛围较为轻松愉悦,也透露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悟和珍视。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