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骥在野

· 苏洵
有骥在野,百过不呻。子不我良,岂无他人。絷我于厩,乃不我驾。 遇我不终,不如在野。秃毛于霜,寄肉于狼,宁彼我伤。 宁人不我顾,无子我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骥(jì):良马。 :指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絷(zhí):用绳索拴住。 厩(jiù):马棚。 :用马拉车。 }

翻译

{ 有匹良马在旷野,多次经过不吭声。您不认为我好,难道就没别人? 把我拴在马棚里,却又不驾我出行。对待我有始无终,还不如在旷野中。 我在霜中毛发脱落,身躯将被狼当作食物,宁愿这样让彼此受伤。 宁愿别人不照顾我,宁愿您(这儿指主人)忘了我。 }

赏析

{ 这首诗以马喻人,借良马在野却不被善待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慨和不满。诗中的“骥”象征着有才能的人,“野”象征着自由的环境,而“厩”则象征着受束缚的处境。作者通过描述马不被重视、不被合理使用,以及宁愿回到野外的愿望,反映出对不公正待遇的抗议和对自由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洁,寓意深刻,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苏洵

苏洵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65篇诗文

苏洵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