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岁九月二十七日,在黄州,生子遁,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病亡于金陵,作二诗哭之
我泪犹可拭,日远当日忘。
母哭不可闻,欲与汝俱亡。
故衣尚县架,涨乳已流床。
感此欲忘生,一卧终日僵。
中年忝闻道,梦幻讲已详。
储药如丘山,临病更求方。
仍将恩爱刃,割此衰老肠。
知迷欲自反,一恸送馀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去岁:去年
- 九月二十七日:指具体的日期,当时苏轼在黄州
- 生子遁:苏轼的儿子,名字叫遁(dùn)
- 小名干儿:小名可能是因其出生时环境或体质特征而得
- 颀然颖异:形容孩子身材高大且聪明出众
- 至今年七月二十八日:今年的同一天,指孩子的去世时间
- 金陵:今江苏南京,苏轼曾在此地任职
- 故衣:孩子穿过的旧衣服
- 县架:悬挂在架子上的衣物
- 涨乳:指母亲因哺乳而乳房胀大
- 一卧终日僵:形容极度悲伤,整日躺在床上动弹不得
- 忝闻道:谦辞,说自己勉强懂得一些人生道理
- 梦幻讲:佛教术语,比喻人生的虚幻和无常
- 储药:积存的药物
- 临病:在疾病发作时
- 恩爱刃:比喻深深的爱恋如同利刃
- 衰老肠:喻指衰老的心肠承受不住打击
- 知迷欲自反:知道自己陷入悲痛之中,想要自我反省
- 一恸:痛哭一场
- 余伤:剩余的悲伤情绪
翻译
去年九月二十七,我在黄州添了个儿子,名叫遁儿,他长得又高又聪明。到了今年七月二十八,他在金陵不幸病逝,我写下两首诗来悼念他。
我的泪水还能擦干,但随着时间流逝,悲伤的记忆也会淡忘。 母亲的哭声我听不到,她的心碎仿佛与我同在。 他的旧衣还挂在架子上,乳汁已经溢满床榻。 面对这样的情景,我几乎想随他而去,整日躺在床上失魂落魄。 虽然我中年略懂些道理,明白人生的梦幻无常,但面对儿子的离世,还是感到无比痛苦。 家中药草堆积如山,临到病重,我还在四处寻觅良方。 然而,这深深的爱如同利剑,刺痛着我这已老的心肠。 知道自己深陷悲伤,我试图从中自我解脱,但痛哭之后,心中的伤痕依然未能平复。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自己儿子早逝的深切哀悼。诗中既有对儿子生前美好记忆的怀念,也有对母子分离的深深痛惜。诗人运用了日常生活细节,如“故衣”、“涨乳”,展现了母子间的亲情,以及自己的无助和悲痛。同时,他借由自身的感悟,如“梦幻讲”,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理解,但即使如此,面对亲人的离去,情感仍然无法抑制。整首诗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充分展示了苏轼作为父亲深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