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出东门

· 苏轼
日日出东门,步寻东城游。 城门抱关卒,笑我此何求。 我亦无所求,驾言写我忧。 意适忽忘返,路穷乃归休。 悬知百岁后,父老说故侯。 古来贤达人,此路谁不由。 百年寓华屋,千载归山丘。 何事羊公子,不肯过西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抱关卒:守城门的士兵。抱关,守门。
  • 驾言:驾车出行。言,语助词,无义。
  • 悬知:料想,预知。
  • 华屋:华丽的房屋。
  • 山丘:坟墓。

翻译

每天都从东门出去,步行去寻找在东城的游览。守城门的士兵,笑着问我这样是为了追求什么。我也没有什么所追求的,驾车出行是为了抒发我的忧愁。心情舒适就忽然忘记返回,走到路的尽头才罢休。料想百年之后,父老们会谈论以前的侯爷。自古以来的贤能通达之人,这条道路谁不走过呢。百年间居住在华丽的屋子中,千年后也会回归到坟墓里。为何羊祜公子,不愿意经过西州。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通过每日东门出游这一行为,引申出对人生意义、追求与归宿的思索。与城门守卒的对话,显示出他人对其行为的不解,而他明确自己不过是为排遣忧愁。诗中表达了人生短暂、富贵皆空的观念。以贤达之人也走此道路,暗示人生的普遍性。最后用羊祜的典故,增添了一抹惆怅之感。整体语言质朴平淡,寓意深远,耐人寻味。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