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亭五首,并叙

· 苏轼
酸酒如韭汤,甜酒如蜜汁。 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 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 几思压茅柴,禁网日夜急。 西邻椎瓮盎,醉倒猪与鸭。 君家大如掌,破屋无遮羃。 何从得此酒,冷面妒君赤。 定应好事人,千石供李白。 为君三日醉,蓬发不暇帻。 夜深欲踰垣,卧想春瓮泣。 君奴亦笑我,鬓齿行秃缺。 三年已四至,岁岁遭恶客。 人生几两屐,莫厌频来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酸酒:味道酸涩的酒。
  • 甜酒:味道甘甜的酒。
  • 饮湿:指只喝带水分的东西,意谓在黄州条件艰苦,没什么好酒喝。
  • 拣择:挑选、选择。
  • 压茅柴:自酿米酒。“茅柴”,对品质不佳的酒的称呼 。
  • 禁网:指当时对私自酿酒的管控法令。
  • 椎(chuí)瓮盎:砸破酒瓮。“椎”,敲打;“瓮盎”,酒坛。
  • ****遮羃(mì):遮蔽、覆盖。
  • 冷面:脸色冷漠。
  • ****帻(zé):头巾,这里“不暇帻”意思是来不及戴头巾。
  • ****踰垣(yú yuán):翻墙。
  • 春瓮:酒瓮,因多在春天酿酒故称。
  • :将要。

翻译

那酸涩的酒就如同韭菜煮的汤,甜酒则像香甜的蜜汁。在黄州城这三年啊,我喝酒也就是有什么就喝什么,只求酒水沾唇罢了。要是我还挑挑拣拣,想痛痛快快醉一场哪里能那么容易。好几次想着自己酿造些粗劣的米酒,可官府对于私自酿酒的管控一天比一天严厉。西邻人家砸破酒瓮,那酒味弥漫得猪和鸭都被熏得醉倒了。你家房屋大得像手掌能覆盖的那么一点地方,破旧的屋子连遮蔽之物都没有。你从哪里得来这样的美酒,我一脸羡慕妒忌你能开怀畅饮。想必是那些爱做好事的人,送来无数好酒供你如李白般酣畅痛饮。为了这美酒我要接连醉上三天,头发蓬乱都来不及束上巾帻。深夜里酒瘾发作,真想翻墙过去,躺在床上想到酒瓮里的美酒就暗自叹息。你的奴仆都笑话我,说我两鬓的头发和牙齿都快要掉光了。三年里我已经四次来到这里,年年都碰上不太愉快的事儿。人生能穿破几双木屐呢,所以不要厌烦我频繁前来相聚。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在黄州时期的生活境遇与心境。开篇以酸酒、甜酒起兴,描绘出黄州艰苦的生活条件以及自己饮酒只求“饮湿”的无奈。通过“禁网日夜急”道出不能随意酿酒的束缚,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描写西邻醉倒猪鸭、友人虽居破屋却有酒喝,凸显贫富生活的差异和自己对友人美酒的羡慕。“为君三日醉”等句生动展现出苏轼对美酒的痴迷与酣畅饮酒的状态,毫不掩饰自身的放达。“三年已四至”回顾过往经历,感慨人生短暂,以“莫厌频来集”结尾,表达出珍惜友情、希望友人不要嫌弃相聚频繁的愿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用诙谐幽默又饱含深情的笔触,记录了黄州生活片段,尽显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