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云诗,并引

· 苏轼
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玄。 阿奴络秀不同老,天女维摩总解禅。 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扇旧因缘。 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阳云雨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杨枝:唐代诗人白居易,号乐天,与苏轼有交情。
  • 通德:唐代名妓,与伶玄(虚构人物)的故事被用来比喻。
  • 阿奴络秀:可能是指美女或仙女,名字带有神话色彩。
  • 维摩:佛教中的菩萨,此处可能借指有智慧的女性。
  • 活计:生活谋生的方式。
  • 舞衫歌扇:歌舞的道具,代指演艺生涯。
  • 因缘:佛教术语,缘分或际遇。
  • 丹成:道教修炼术语,指炼丹成功,即长生不老之意。
  • 巫阳云雨仙:传说中的巫山神女,象征世俗男女之情。

翻译

不像白居易告别乐天时的伤感,更像通德陪伴伶玄般契合。美丽的阿奴络秀不同于年老的常态,像天女维摩那样深解禅理。如今的生活有了新的寄托,研读佛经和炼制药炉,虽然曾是歌舞生涯的一部分,但现在已是新的开始。如果修道成功,我会随仙而去,不再做那巫山云雨间的世俗神仙。

赏析

此诗是苏轼以朝云为题,表达对旧友的怀念和自身人生转变的情感。通过与乐天、通德等历史人物的对比,赞美朝云的智慧与超脱,同时也流露出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以炼丹成仙为喻,暗示自己对超凡境界的向往,而拒绝做世俗的神仙,体现了其独特的人生哲学和对道家思想的接纳。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苏轼诗词的艺术魅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