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玉山:传说中的仙山。
- 三千指:众多僧徒,佛教以手指比喻数目众多。
- 謦欬(qǐng kài):咳嗽声,借指谈笑。
翻译
撞击寺钟于浮玉山上,迎接我的是众多僧徒。在众人之中听到那谈笑之声,还没说话就知道是家乡之人。我并非佛门中人,为何能默默认识你呢。抖动衣衫忽然归去,只有孤独的身影在千山里。涪江和中泠泉,都共有这同样的水。冰盘中推荐那琥珀色的美酒,哪里比得上糖霜那般甜美。
赏析
这首诗围绕送乡僧归蜀的情景展开。起首两句营造出一种庄重又带有奇幻色彩的氛围,众多僧徒相迎,显示出其受重视程度。诗中还表达了诗人对乡僧特殊的熟悉感,虽非佛门中人却能认出家乡人。乡僧离去后只留孤影于千山之中,营造出一种空灵之感。后面写出了水和美酒,通过对比突出了糖霜之美。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既表达了对乡僧的送别之情,又流露出一种对家乡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回味与感慨。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表达方式,将送别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生动地展现出来。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