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尺一:古时诏板长一尺一寸,故称天子的诏书为“尺一”。
- 衰年:衰老之年。
- 迫:临近。
- 故山:喻指归隐之处。
翻译
天子的诏书从东边而来召唤我回去,衰老的年岁已经临近回到故山的时候了。曹植的文章现在想来真是值得可笑,(我)却把波澜壮阔的情感卷进小小的诗里。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苏轼接到诏书从杭州被召回时的复杂心情。既有一种对于人生阶段和局势变化的感慨,又有对自己以小诗来寄托情感这种行为的一种自我调侃。“尺一东来唤我归”表明了他面对朝廷的召唤,“衰年已迫故山期”则流露出他年华老去以及对归乡的隐隐期待。最后两句以曹植作对比,突显自己创作风格的独特。整体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留别廉守 》 —— [ 宋 ] 苏轼
- 《 富阳妙庭观董双成故宅,发地得丹鼎,覆以铜盘,承以琉璃盆,盆既破碎,丹亦为人争夺持去,今独盘鼎在耳,二首 》 —— [ 宋 ] 苏轼
- 《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 [ 宋 ] 苏轼
- 《 予去杭十六年而复来,留二年而去。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虽才名相远,而安分寡求,亦庶几焉。三月六日,来别南北山诸道人,而下天竺惠净师以丑石赠行作三绝句 》 —— [ 宋 ] 苏轼
- 《 七月一日出城舟中苦热 》 —— [ 宋 ] 苏轼
- 《 京酒帖 》 —— [ 宋 ] 苏轼
- 《 和黄鲁直烧香二首 》 —— [ 宋 ] 苏轼
相关推荐
- 《 静晖楼前有荔子一株木老矣犹未生予去其枯枝今岁遂生一二百颗至六月方熟 》 —— [ 宋 ] 王十朋
- 《 丁巳长夏得邓孝威寄诗即韵奉答 》 —— [ 清 ] 李邺嗣
- 《 哭德和伯氏六首 其一 》 —— [ 宋 ] 林景熙
- 《 晚夏闻蝉寄 》 —— [ 唐 ] 李端
- 《 得郡后二首 》 —— [ 宋 ] 林希逸
- 《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还,汶公馆我于东堂,阅旧诗卷,次诸公韵三首 》 —— [ 宋 ] 苏轼
- 《 送王西枢出镇郑圃八首 》 —— [ 宋 ] 贺铸
- 《 添字渔家傲六月 》 —— [ 清 ] 曹贞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