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 苏轼
晓来风细,不会鹊声来报喜。却羡寒梅,先觉春风一夜来。 香笺一纸,写尽回纹机上意。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
拼音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钟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后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后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钟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后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钟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后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后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后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得书”。 鹊声来报喜:傅子立注:“《西京杂记》:‘乾鹊燥而行人至。’杜子美:‘浪传乌鹊喜。’”刘尚荣按:“事详葛抱朴《西京杂记·卷三》陆贾语。杜句出《得弟消息二首(其二)》,见《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 寒梅:傅子立注:“李太白《早春》云:‘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刘尚荣按:“句出《早春寄王汉阳》,见《李太白诗集·卷十四》。” 回文:傅注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朱本、龙本作“回纹”,今从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傅子立注:“窦绦妻苏氏,善属文。绦为苻坚秦州刺史,后被流长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绦。宛转循环而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刘尚荣按:“事详《晋书·卷九十六·〈列女传·窦滔妻苏氏传〉》。‘绦’应作‘滔’。疑傅注钞本笔误。”龙榆生笺引《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回圈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文多不录。”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无需要特别注释的词语。

翻译

早晨起来风很轻柔,没有喜鹊的声音传来报喜。却羡慕那寒梅,最先察觉到一夜春风吹来。一张散发着香气的信笺,写尽了织锦回文璇玑图上的情意。想要卷起又重新展开,读了千遍万遍。

赏析

这首词以细微的风开始,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通过“不会鹊声来报喜”,写出了期待但未得的心情,转而羡慕寒梅能先觉春风,这种对比增添了情感的层次感。下阕聚焦于香笺上的情意,“写尽回纹机上意”展示出深情,而“欲卷重开,读遍千回与万回”则细腻地刻画了对这份情感的珍视、反复回味。全词语言清新,情感表达含蓄而细腻,生动地展现了一种幽深的思绪和情感世界。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