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圣俞诗集中有毛长官者,今于潜令国华也。圣俞没十五年,而君犹为令,捕蝗至其邑,作诗戏之

· 苏轼
诗翁憔悴老一官,厌见苜蓿堆青盘。 归来羞涩对妻子,自比鲇鱼缘竹竿。 今君滞留生二毛,饱听衙鼓眠黄紬。 更将嘲笑调朋友,人道猕猴骑土牛。 愿君恰似高常侍,暂为小邑仍刺史。 不愿君为孟浩然,却遭明主放还山。 宦游逢此岁年恶,飞蝗来时半天黑。 羡君封境稻如云,蝗自识人人不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圣俞:北宋诗人梅尧臣,字圣俞。
  • 于潜:旧县名,在今浙江杭州市临安区境内。
  • 国华:于潜县令的名字。
  • 苜蓿(mù xu):一种牧草,这里指粗淡的饭食。
  • 鲇(nián)鱼缘竹竿:比喻上升艰难。
  •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指头发斑白。
  • 黄紬(chóu):粗丝织品,此指被褥。
  • 高常侍:指唐代诗人高适,曾做过散骑常侍,后又任过刺史。
  • 孟浩然:唐代诗人,曾被唐玄宗放还。

翻译

诗翁(梅圣俞)在一个小官职上憔悴终老,厌倦了看那堆满青盘的苜蓿(粗淡饭食)。 回到家中羞于面对妻子,自己觉得像鲇鱼沿着竹竿难以上升。 如今您(国华)长久停留在县令职位上已生白发,饱听着衙门的鼓声在黄紬被窝中入眠。 还拿此事调笑朋友,别人说您就像猕猴骑着土牛(进展缓慢)。 希望您能像高适一样,暂时在小县城当县令但仍有晋升为刺史的机会。 不希望您像孟浩然那样,却遭到圣明君主的弃用放归山林。 在外地为官时遇到这年岁不好,飞蝗飞来时天空半片漆黑。 羡慕您治理的境内稻谷像云一样,蝗虫能被认出来可人们却认不出(您的才能被埋没)。

赏析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国华的安慰和鼓励。诗中先写梅圣俞的境遇,借此衬托国华的状况。描述了国华作为县令,生活平淡,晋升缓慢,同时也表达了对他怀才不遇的感慨。苏轼通过对比高适和孟浩然的经历,希望国华能有更好的前途,而不是像孟浩然那样被埋没。最后提到当时蝗灾的严重,以及对国华治下地区稻谷丰收的羡慕,实则是在暗示国华的才能未被充分发掘。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关心,也有对现实的无奈,语言生动,寓意深刻。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