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道原寄张师民

· 苏轼
仁义大捷径,诗书一旅亭。 相夸绶若若,犹诵麦青青。 腐鼠何劳嚇,高鸿本自冥。 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仁义大捷径: 指通过仁义之道是达到人生成功或道德高尚的快速途径。
  • 诗书一旅亭: 将诗书比喻为旅途中的休息站,寓意学习知识如同旅行,可以提供精神慰藉。
  • 绶若若: 古代官员佩戴的丝带,此处形容官职显赫。
  • 麦青青: 春天麦苗的颜色,象征生机与希望。
  • 腐鼠: 源自《庄子·秋水》中的寓言,比喻微不足道且令人厌恶的事物。
  • 嚇(hè): 吓唬,恐吓。
  • 高鸿: 高飞的大雁,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
  • : 深远,不问世事。
  • 颠狂: 形容失去理智或极度兴奋的状态。
  • 渐须醒: 渐渐地需要恢复清醒。

翻译

仁义之道是通向成功的快捷方式,就像诗书是旅途中的小小驿站。你们炫耀着显赫的官职,还念叨着春天田野里绿色的麦苗。那些卑微的事物无需我们去理会,像只吓唬人的小鸟;而高洁之士原本就心怀深远,不问世事。你们的狂热不必呼唤,随着酒意消退,你们自然会逐渐清醒。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友人刘道原和张师民的,以轻松的笔调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世俗荣华和虚浮的不屑,以及对理想人格的推崇。诗人借用"仁义大捷径"和"诗书一旅亭",倡导通过道德修养和知识积累来实现真正的成功。同时,他对朋友的官场得意持一种旁观的态度,提醒他们不要被眼前的小利所迷惑,应如高鸿般保持内心的清明。最后两句,以酒醒比喻人生的顿悟,暗示朋友们在醉酒般的狂热后,终将回归理性。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体现了苏轼超脱的人生哲学。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