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
妙迹苦难寻,兹山见几层。
乱峰螺髻出,绝涧阵云崩。
措意元同画,观空欲问僧。
莫教林下意,终老叹何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广爱寺:寺院名。
- 三学演师:一位僧人。
- 螺髻:luó jì ,形状像螺壳的发髻。
- 阵云:浓重厚积形似战阵的云。
翻译
精妙的遗迹难以寻觅,这座山能看到好几层。错乱的山峰如螺髻般露出,极深的山涧有像战阵般的云崩塌。其用心原本如同作画,观看空灵之境打算询问僧人。不要让隐居林泉之下的心意,到终老时叹息如同晋代的何曾。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广爱寺的所见所感。诗人感叹妙迹难寻,突出了古迹的稀少珍贵。对山峰形状和山涧云景的描绘十分生动,展现出一种奇特的自然景象。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意义和心境的思考,体现出他对于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感悟。整首诗在写景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富有意趣。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崔文学甲携文见过,萧然有出尘之姿,问之,则孙介夫之甥也。故复用前韵,赋一篇,示志举 》 —— [ 宋 ] 苏轼
- 《 和子由柳湖久涸,忽有水,开元寺山茶旧无花,今岁盛开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其三 》 —— [ 宋 ] 苏轼
- 《 送杭州杜、戚、陈三掾罢官归乡 》 —— [ 宋 ] 苏轼
- 《 游宝云寺,得唐彦猷为杭州日送客舟中手书一绝句云:「山雨霏微不满空,画船来往疾轻鸿。谁知独卧朱帘里,一榻无尘四面风。」明日,送彦猷之子坰 》 —— [ 宋 ] 苏轼
- 《 劝金船 · 流杯亭和杨元素 》 —— [ 宋 ] 苏轼
- 《 北归度岭寄子由 》 —— [ 宋 ] 苏轼
- 《 句:诗二句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