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四大秦寺
未应将军聘,初从季直游。
绛纱生不识,苍石尚能留。
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
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平镇:今陕西省周至县南。
- 楼观:指楼观台,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的终南山北麓。
- 五郡:具体所指不详。
- 大秦:大秦寺,位于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北麓。
- 延生:延生观,在今陕西周至县楼观台西约 3 公里之就峪口。
- 仙游:仙游寺,在今陕西周至县城南 17 公里的黑水峪口。
- 季直:马融,字季直,东汉经学家。此处借马融比指自己的友人。
- 绛纱:红色的纱帐。此指受业的处所。
- 苍石:长满青苔的石头。
- 梁冀:东汉时的外戚,权倾朝野,骄横跋扈。
- 李侯:汉成帝时的富平侯张放。他常受成帝宠信,但为丞相所劾,后被流放。
翻译
我没有接受将军的聘请,起初跟随友人一同游览。那绛红色纱帐中的学问我并不知晓,只看到这长满青苔的石头还能留存下来。我岂能有害地去依附权贵如梁冀那样,又何须困顿如李侯一般。我的诗千万不要刻在石头上,不然猿猴和仙鹤都会为你感到羞愧。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明,寓意深刻。诗人苏轼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开头两句,苏轼表明自己未被世俗的功名利禄所吸引,而是选择与友人自在游玩。接下来的两句,通过“绛纱生不识”和“苍石尚能留”的对比,暗示了对真正有价值的事物的追求,而非表面的虚荣和权势。“岂害依梁冀,何须困李侯”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依附权贵和陷入困境的不屑,体现了他的独立人格和精神追求。最后两句“吾诗慎勿刻,猿鹤为君羞”,以一种幽默而又深刻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过于追求虚名,否则会让自然界的生灵都为之感到羞愧。整首诗既有对现实的洞察,又有对自我的审视,反映了苏轼豁达超脱的人生境界。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张文裕挽词 》 —— [ 宋 ] 苏轼
- 《 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其壁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浣溪沙 》 —— [ 宋 ] 苏轼
- 《 求焦千之惠山泉诗 》 —— [ 宋 ] 苏轼
- 《 乘舟过贾收水阁,收不在,见其子,三首 其三 》 —— [ 宋 ] 苏轼
- 《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 —— [ 宋 ] 苏轼
- 《 凤翔八观,并叙石鼓歌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