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

· 苏轼
如我自观犹可厌,非君谁复肯相寻。 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 早岁便怀齐物志,微官敢有济时心。 南行千里成何事,一听秋涛万鼓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依照别人诗的原韵,另写一首诗。也叫“步韵”。
  • 图书:这里指书籍。
  • 跌宕:放纵,不受拘束,此处形容书籍内容丰富多变。
  • 青荧:形容光线微弱。
  • 齐物志:“齐物”出自《庄子·齐物论》 ,主张事物之间无本质差别,要消除对立和是非。这里表示早年就有淡泊齐物的志向。
  • 济时心:救助时代、挽救时世的心意。
  • **秋涛万鼓音:秋天的江涛发出如万鼓齐鸣般的声音。

翻译

像我这样的人,自己看自己都觉得有些讨厌,若不是你,又有谁会肯来寻访我呢。翻阅丰富的书籍,心中因年老而悲伤感慨,微弱的灯火下,我们相谈直至深夜。早年我就怀有淡薄齐物的志向,做着小小的官职,哪里敢有挽救时世的雄心。此次南行千里又做成了什么事呢,只能静听那秋天的江涛如万鼓齐鸣般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中苏轼展现出了丰富的情感。开篇以自嘲的态度说出“如我自观犹可厌” ,继而感慨只有友人柳子玉肯来相寻,体现出友情的珍贵。“图书跌宕悲年老,灯火青荧语夜深”描绘出两人会面场景,在谈论书籍过程中诗人感怀岁月,通过细节展现了深厚情谊和人生沧桑。颔联将早年淡薄志向与如今微薄官职相对比,有壮志未酬的落寞。结句以景语收束,“一听秋涛万鼓音”,壮阔的秋涛之景,既凸显出自然的宏大,又融入了诗人对自己人生诸多经历却似一事无成的喟叹,情景交融,全诗情感深沉细腻,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年华、理想的思考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