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曹辅赴闽漕
曹子本儒侠,笔势翻涛澜。
往来戎马间,边风裂儒冠。
诗成横槊里,楯墨何曾乾。
一旦事远游,红尘隔严滩。
平生羊炙口,并海搜碱酸。
一从荔支食,岂念苜蓿盘。
我亦江海人,市朝非所安。
常恐青霞志,坐随白发阑。
渊明赋归去,谈笑便解官。
我今何为者,索身良独难。
凭君问清淮,秋水今几竿。
我舟何时发,霜露日已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漕(cáo):通过水路运输粮食。
- 涛澜:波涛,波浪,这里比喻文章气势磅礴。
- 儒冠:古代读书人所戴的帽子,这里代指读书人。
- 槊(shuò):古代兵器,长矛。
- 楯(shǔn):同“吮”,指用口含吸。
- 严滩:在今浙江桐庐县南,相传为东汉严子陵隐居垂钓处。这里借指远离尘世的地方。
- 羊炙:烤羊肉。
- 碱酸:泛指各种滋味。
- 苜蓿(mù xu):一种牧草,这里比喻清苦的生活。
- 青霞志:高远的志向。
- 阑(lán):残,尽。
翻译
曹辅本来是个既有儒家气质又有侠义风范的人,他的文笔气势如波涛汹涌。他在戎马之间往来,边疆的风都吹裂了他的儒冠。在横持长矛的时候就能作诗,刚用嘴吮过墨的笔不曾干过。一旦决定远行,尘世就被隔在了像严滩那样的远方。他平常就喜欢吃烤羊肉,在海边遍尝各种滋味。自从吃过荔枝后,哪里还会想念苜蓿那清苦的菜肴呢。我也是个在江湖四海为家的人,在市集和朝廷中都感到不自在。常常担心自己高远的志向,会随着白发的增多而消逝。陶渊明写下《归去来兮辞》,谈笑之间就辞官了。我如今在做什么呢,想要脱身却实在困难。请你问问清澈的淮河,秋水如今有多深了。我的船什么时候出发呢,霜露已经降下,天气日益寒冷。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送别曹辅去福建任漕运官员时所作。诗中对曹辅的才华和性格进行了赞扬,描绘了他的文人气质和侠义风范,以及他在戎马生活中的经历和创作才能。同时,也表达了苏轼自己对尘世的不适应和对高远志向的追求,以及对脱身困境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如“羊炙”与“苜蓿盘”的对比,“红尘”与“严滩”的对比,突出了不同的生活境遇和心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既有对友人的祝福,也有对自己处境的思考,体现了苏轼深沉的人生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