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惠山,并叙

· 苏轼
敲火发山泉,烹茶避林樾。 明窗倾紫盏,色味两奇绝。 吾生眠食耳,一饱万想灭。 颇笑玉川子,饥弄三百月。 岂如山中人,睡起山花发。 一瓯谁与共,门外无来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林樾:指林木;林间隙地。
  • (ōu):杯、碗之类的饮具。

翻译

点燃火来引发出山泉水,煮茶避开那树林中的空地。明亮的窗边倒下紫色的茶杯,茶的颜色和味道都奇特绝妙。我的一生不过是睡眠和饮食罢了,一饱之后万千的念头都消失了。很是嘲笑卢仝,饥饿地摆弄了三百个月。哪里比得上山中之人,睡醒时山里的花已绽放。这一杯茶能和谁一起共饮呢,门外没有前来的车辙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苏轼在惠山游玩时煮茶品茗的情景和感悟。他在特定的环境中享受着宁静与美好,觉得茶的色香味俱佳。诗人感慨人生基本需求满足后的超脱,还通过对比玉川子(卢仝)来突出自己如同山中人般自在的心态。最后“一瓯谁与共”又流露出一种孤寂之感,无人分享的落寞。诗中营造出一种清幽、闲适却又略含孤独的氛围,体现了苏轼彼时的心境和生活态度。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