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二首

· 苏轼
海风东南来,吹尽三日雨。 空阶有馀滴,似与幽人语。 念我平生欢,寂寞守环堵。 壶浆慰作劳,裹饭救寒苦。 今年秋应熟,过从饱鸡黍。 嗟我独何求,万里涉江浦。 居贫岂无食,自不安畎亩。 念此坐达晨,残灯翳复吐。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人:指幽居之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 环堵:四周环着每面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的居室。
  • 作劳:劳作。
  • 鸡黍:指丰盛的饭菜。《论语·微子》中“杀鸡为黍而食之” 。
  • 江浦:江边。
  • 畎(quǎn)亩:田地。
  • **翳(yì) :遮蔽,引申为熄灭。

翻译

海风从东南方向吹来,吹散了连日的绵绵细雨。空荡荡的台阶上还残留着雨滴,滴答之声仿佛在和幽居的我轻声细语。 我想起平生那些欢乐相处的友人,如今他们独守着那狭小的居处,生活寂寞又清苦。想当初他们带着壶浆来慰藉劳作的我,拿着饭菜救济贫寒困苦中的我。 今年秋天粮食应该丰收了吧,到那时相互往来,大家能够共享丰盛的饭菜。可叹我独自在追求着什么呢?不惜跋涉万里来到这江边。 我虽说身处贫困,却并非没有食物果腹,只是自己内心无法满足于在田间安稳度日。想着这些,我坐着直到天亮,那快要熄灭的残灯时而隐没时而又闪烁发光 。

赏析

这首《秋怀二首》其一,开篇描绘秋风驱散秋雨的清寒之景,以空阶雨滴拟人与幽人对话,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氛围。诗人由此触景生情,回忆起往昔友人在生活困苦中给予自己的帮助,质朴的“壶浆”“裹饭”之举,饱含着深厚情谊,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生活的艰辛。“今年秋应熟,过从饱鸡黍”,想象秋收之际与友人相聚共享美食的温馨场景,体现出诗人对这种简单而真挚的人情往来的向往与珍视。

然而,笔锋一转,诗人感叹自己远离安稳生活,奔赴万里之外,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奔波,即便生活并不至于缺衣少食,却难以心安于农耕田园。深夜独坐至天明,残灯明暗不定,这一细节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纠结:既怀念友人相伴的简单快乐,又无法舍弃心中的抱负追求,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不定,整首诗细腻地展现了诗人复杂深邃的内心世界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