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月兔茶:产于四川都濡团茶中的一种名茶。
环非环:环,玉器。说月兔团茶像环而不是环。
玦非玦:玦,开了缺口的玉环。这里说开了缺口的月兔团茶像玦而不是玦。
裙上月:指佳人挂在裙子上的月圆似的玉器。
“月圆”句:天上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周而复始。
“此月”句:月兔茶被去掉一块煮茶喝,就何时何月都再也不能重圆了。
序
全诗极力描写月兔茶的美好和珍贵,像环像玦,更似“佳人裙上月”天上的月缺了还会圆,但是月兔茶缺了一角则永远不能重圆,因此十分珍爱它。就连贵家公子斗茶时,也不忍心用它斗;除了上述原因外,更因为上面有一双嘴衔绶带得鸾凤鸟,这可是夫妻恩爱的象征啊!
赏析
说到北苑龙凤茶,诗人们大多喻之为一轮明月,也有喻之为玉,方形的是“(方)圭”(或作“珪”),圆形的是“(苍)璧”。正如北宋诗人黄庭坚在《满庭芳·茶》词所说:“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诗人郭祥正亦有《招孜佑二长老尝茶二首》诗云:“软玉裁成饼,轻云散作花。”南宋诗人王洋《尝新茶》诗云:“商人远处抱圭璧,千里来从建溪侧。”玉的比喻,既描绘了龙团凤饼的形状,也显示了它的质优和珍贵。
独具匠心的是苏东坡,他把龙团凤饼中的小凤茶比作环和玦。他写的《月兔茶》诗,第一句就是“环非环,玦非玦。”意思是小凤团茶像环又不是环,像玦又不是玦。什么是环与玦呢?环是圆形封闭、中间有孔的玉,玦是圆形而有缺口的玉。一般来说,古人常利用环与玦的谐音,作为“还”与“绝”的隐语。《荀子·大略》说:“绝人以玦,反绝为环。”苏东坡在这首诗中主要进行写实的比喻,但也含有谐音的修辞,使其含义十分奥妙。请看全文:
环非环,玦非玦。中有迷离月兔儿,一似佳人裙上月。月圆还缺缺还圆,此月一缺圆何年?君不见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
环状的团茶,要烹煮,就必须“磨圭碎璧”,自然就缺了,由环变成玦。这种情况与月的阴晴圆缺又同又不同,月团缺了还会圆,团茶缺了就无法“还”,何年也圆不了。于是爱茶人对团茶产生了另一种心情:“不忍斗小团”。原因是“上有双衔绶带双飞鸾”(鸾即凤凰)。恰好黄庭坚有几个句子可作注脚:“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零。”(《品令·茶词》)别棒打凤凰两处飞呵!但怜惜归怜惜,茶还是要喝的,所以玦非玦,不能与之“绝”。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玦(jué):古时佩戴的玉器,环形,有缺口。
- 迷离: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 斗茶:也叫“斗茗”“茗战”,是古代的一种雅玩。
翻译
它不是普通的环,也不是有缺口的玦,当中有模糊不清的玉兔。就好像是佳人裙子上的月亮,月亮圆了之后又会缺,缺了之后又会圆,这月亮一缺之后要到何年才会再圆呢。你难道没看见那斗茶的公子不忍心斗那小团茶,上面有一对口衔绶带双双飞翔的鸾鸟。
赏析
这首诗以奇特的想象描绘了一种形似环又似玦的物品,说它里面有如同月亮上的玉兔般的存在。通过月亮圆缺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转和某种不确定的等待。后又提到斗茶公子不忍斗小团茶,以及茶上的装饰图案,增添了一种文雅和精致的氛围。全诗语言简洁而意境独特,充满了诗意的联想和对美好事物的感受。